本报讯 (记者 苏峰)近日,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鱼菜共生”大棚,草莓和薄荷散发出缕缕清香,蓄水池中鲈鱼悠闲游弋。养殖户胡芳丽告诉记者,一个蓄水池可养殖2万尾鲈鱼鱼苗,每公斤卖50元。鱼菜共生现代农业在枣香村盐碱地培育成功,让3000多移民增收致富有了底气。
枣香村是移民安置点,40年前落户大武口区。“想象中的枣香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实际上这里的土地大多被盐碱地包围。”胡芳丽打趣道,如今盐碱地里草长莺飞,长出了新“庄稼”。
石嘴山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重灾区,耕地面积137.65万亩,其中,盐碱耕地80.53万亩,占58.5%,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为了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石嘴山市积极推动盐碱地治理实践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创新,采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改良方式,成功探索出“盐碱地变良田”的路径,共改善盐碱地302万亩。
星海镇隆惠村曾经遍布盐碱地,寸草不生,而今经过改良,生机盎然。2021年以来,隆惠村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特色产业,每棚纯收入1.5万元至3万元,村集体收入从12.1万元增至200万元左右,带动就业300余人,年人均增收约3万元。
“石嘴山市将加大秸秆培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施力度,持续推进盐碱地农艺改良和综合改造高效利用,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