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至关重要。

强化创新驱动,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一是开展科技攻关。聚焦“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开发一批优势产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国产化替代。二是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国内外前沿颠覆性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场景,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三是坚持标准引领。围绕我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氢能等优势领域,加快制定一批具有竞争性、引领性的行业、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系统提升标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优化产业布局,构筑现代化产业新图景。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构建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纺织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广钢化联产、炼化合成、资源协调利用等模式,推动行业间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智算、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氢能、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领域“四大基地”和“十条产业链”建设,争取融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产业发展生态。三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聚焦国家未来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推进柔性和增材制造、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产业发展。

推进机制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构建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从建立统计、绿电配置、数据交易、土地供给等要素供给方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方位支持。明确新质生产力主体的认定和奖励性政策,在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二是构建金融支持服务机制。从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挂牌上市。三是构建对外开放协作机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良好国际环境。

发挥人才作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生产力。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强化本地人才培养。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精准培养技能型人才。鼓励跨领域跨学科教育培训,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之家,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构建人才梯次招引体系,动态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引进人才链,推动人才引进由个人引进向团队引进转变。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评价体系,增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全面推行以创新价值和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执笔:李宏扬)

--> 2024-05-20 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0729.html 1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