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

上班打卡地是温暖的家

本报记者 杨淑琼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款产品非常畅销……”5月初,在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的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宁夏西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讲师龚佩佩一行人正在为残疾人开展为期一周的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宁夏一家企业负责人主动找到了参加培训的罗娜等残疾人,提出愿意资助她们进一步学习直播带货等技能,未来合伙创业。

“刚刚残疾那会儿我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是‘残疾人之家’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向我伸出援手,点燃生活的希望!”今年36岁的罗娜在2018年因病致残后,和大多数残疾人一样迫切需要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机会。“每个月看病吃药就得1万元,生活压力非常大!”来到西夏区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后,工作人员帮助罗娜解决了医保报销等问题,同时鼓励她参与到“残疾人之家”的各个就业项目中,如剥蒜、折纸盒等。如今罗娜等多名残疾人更是通过电商培训、学习视频剪辑等,开始探索新的就业创业渠道。

西夏区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依托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苑社区服务站建成,主体面积1000余平方米,划分为手工工坊、生活休息区等5大功能区,集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功能于一体,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养护、就业、康复等综合服务。

在二楼的多媒体功能室,“芦花向阳”残疾人合唱队正在这里进行日常练习,队员们纷纷上台唱歌,展示在“残疾人之家”获得的温暖力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残疾人到这里不仅能工作,而且能找到一些爱好,展示自己,遇到更多小伙伴,进一步接触社会,为家庭减轻一定的负担。”残疾人王刚说。

“这里既是‘上班打卡地’又是‘温暖大家庭’!”芦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石涛告诉记者,“我们依托‘以工养残’模式,开展辅助性就业,通过与爱心企业对接,为愿意参加工作的残疾人提供难度小、安全性高的活计,并且定期开展就业技能指导,让残疾人士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爱心企业能参与到扶残助残行动中来,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2024-05-20 本报记者 杨淑琼 芦花苑社区“残疾人之家”: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0835.html 1 上班打卡地是温暖的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