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卫市“残疾人之家”:

绽放生命之花

本报见习记者 杨嘉琪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刘台村“残疾人之家”,有这样一间特殊的房间,放置着量身定制的坐式马桶、淋浴器、洗衣机、床、桌子,安装了可以遥控的电灯,这就是顾凤玉和顾凤玲两姐妹的房间。

今年55岁的顾凤玉和53岁的顾凤玲都是渐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十来岁时,她们相继患上这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四肢肌肉全部萎缩,没有力气,绝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蹲在地上。几十年来,她们一直由母亲照顾,由于家住五楼,只能通过窗户看看外面的世界。随着母亲年龄增长,照顾她们也变得力不从心。2021年5月,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顾氏姐妹来到“残疾人之家”,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后,工作人员会打早餐给我们吃,吃过之后我们可以包香、看电视或看书。有需求的话工作人员还会辅助我们下楼做康复、晒太阳,还能跟其他残疾朋友聊天、拉家常,我们都过得很充实。”妹妹顾凤玲说。

2021年5月,中卫市“残疾人之家”依托康复中心启动,是集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康乐、辅助性就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助残机构,包含2名培训师、2名服务人员、1名康复师。截至目前,“残疾人之家”为34名18岁至55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

顾氏姐妹是第一批入住日间照料室的,几年来,她们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姐姐顾凤玉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不仅让妈妈获得‘解放’,还收获了新的‘家人’,甚至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很开心。”

顾氏姐妹说的“挣钱”是中卫市“残疾人之家”通过与企业协调引进手工包装香项目,以发放报酬的形式让就业年龄段残疾人通过培训从事简单劳动,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在“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区,薛锐熟练地拆开散香包装,有序完成了扎捆、包装等工作。很难想象,他是一名大脑发育不全的残疾人,曾连生活都难以自理。薛瑞的母亲拓女士说:“我的孩子从能够包香后,有了收入,有了保障,更有了尊严,我作为家长也放心了。”

“目前,‘残疾人之家’为30余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安排了工作。”中卫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主任骆霞云说:“在‘残疾人之家’,我们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培训课程,如家政、编织手工艺、国际通用手语培训等,我们希望让更多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燃起更多对生活的信心,融入社会,绽放出生命之花。

--> 2024-05-20 本报见习记者 杨嘉琪 中卫市“残疾人之家”: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0837.html 1 绽放生命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