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山滴翠雪豹归

本报记者 秦 磊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 (图片由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朱亚超打开手机,查看“老朋友”佩戴的北斗定位项圈回传的数据。

经过近8个月的适应性训练,今年3月和4月,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两只“考核优秀”的雌性雪豹放归贺兰山。从那时起,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朱亚超隔段时间就会与雌性雪豹隔空相见。

它们沿着贺兰山一路向北……

它们学着隐蔽……

它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朱亚超欣喜不已,也让每一个关心关注贺兰山雪豹家族的网友们倍感振奋。“雪豹吃上土特产啦!”“颤抖吧,岩羊们!”——媒体每次公布雪豹信息,都会被热情的网友“围观”,大家期待更新,如同追剧一般。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有4只雪豹在此“安家”:2021年放归的雄性雪豹、2022年自然扩散监测到的雄性雪豹,再加上迁居至此的两只雌性雪豹,“四豹同山”会有“故事”发生吗?一直是网友关心的话题。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朱亚超透露:从监测情况来看,雌性雪豹近况良好,活动区域有重叠,今后很有可能会相遇;雌性雪豹也很有可能和两只雄性雪豹的其中一只交配,繁衍后代。

为加强贺兰山雪豹种群恢复保护工作,建立对雪豹长期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截至目前,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在83个监测网格布设红外相机点位165个,布设过程中发现多处雪豹活动痕迹,并就相关痕迹进行收集整理。

“雪豹家族”何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

“半个多世纪前,贺兰山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环境,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顶级捕食者雪豹的天然狩猎场。”在贺兰山从事科研工作30年的贺兰山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胡天华说。

2017年以前,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超负荷开采矿产资源,贺兰山上环境恶化,许多野生动物生境遭到破坏,逐步销声匿迹。2017年5月,贺兰山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和46个矿业权全部退出,宁夏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近120亿元,对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132平方公里范围的煤矿、渣堆、非煤矿山及煤炭集中加工区等进行集中整治。清退厂矿、恢复地貌、封育保育、生态修复……多年修复,贺兰山终于再披绿装,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重回山林。目前,山上岩羊达4.1万多只,贺兰山成为全世界岩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良好的生态不仅吸引了石貂、豹猫、马麝、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重回“家园”,也让素有“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之称的雪豹在此安家。

“贺兰山山脉南北长约250公里,是我国地理、气候的重要分界线。”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时坤说,如果贺兰山上能形成健康稳定的雪豹种群,这将对国内乃至全球雪豹保护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2024-05-22 本报记者 秦 磊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1036.html 1 青山滴翠雪豹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