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到店消费,却要被动接受线上服务

强制“扫码点餐”违规了

——聚焦消费安全系列报道①

本报记者 陶 涛

近日,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餐饮店发现,“扫码点餐”已成标配。而且,不少“扫码点餐”要求收集消费者的微信头像、手机号、位置等信息。消费者到店消费,却只能通过手机扫码点餐,被动接受线上服务。有的餐饮店只有消费者提出拿菜单点菜时,服务员才提供纸质菜单。“扫码点餐”需要用手机进入小程序下单,这也导致一些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无法正常点餐消费。

5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一家火锅店,该店服务员称可以“扫码点餐”。记者看到,在每张餐桌的桌角处都贴有一个用于点餐的二维码。扫码后,手机上弹出一条提示,显示小程序会开启位置权限,同时提供了用户协议等内容供浏览。扫码后进入该店点餐菜单页面,可以看到菜品及价格等情况。

“去店里买一杯奶茶,还要拿着手机扫码一通操作才能下单,眼睛都看花了。”银川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吐槽。王女士告诉记者,手机“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这影响了消费体验。5月19日,记者来到该女士反映的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一家奶茶店,当记者询问有哪些饮品时,服务员指了指立在前台上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牌子,示意扫码购买店内饮品。记者扫码后,手机上弹出页面提示“点单申请获取你的位置信息”,进入微信点单小程序下一步后,方可看到店内饮品具体种类及价格。操作下单时,不但要在众多饮品中不断下拉菜单查找选择,还要点击所选饮品加入购物车,再点击确认订单结算,同时还要在该小程序页面上选择自取。“扫码,开权限,进入小程序,选取餐品,下单,付款,等待出餐……”这一套流程下来,确实得花费不少时间。

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投诉举报中心获悉,有消费者反映,部分餐厅只提供“扫码点餐”,却不向就餐者主动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和菜品价格,消费者只有扫码关注餐厅后才能看到具体菜单,知晓菜品价格。这种“扫码”后才能浏览菜品和价格的做法不合理,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扫码点餐’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提供现场菜单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菜单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与是否接受餐饮服务直接关联,餐厅应当提供直观可查的现场菜单,供消费者了解菜品和价格。

记者了解到,针对“扫码点餐”中存在的问题,我区相关部门已有所行动。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餐饮市场价格行为 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指导各市、县(区)开展规范餐饮服务收费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强制消费、强制“扫码点餐”等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使用小程序‘扫码点餐’时,需要多注意,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提示,消费者在“扫码点餐”时,要注意这些事项:在使用小程序“扫码点餐”之前,要检查小程序的真伪,以免被骗。通常正规的小程序会有官方的认证标志,可以从小程序的官方网站上查看,对没有官方认证标志的小程序应该慎重使用。要自行确认订单,通过多部手机同时“扫码点餐”应核对点餐信息,确保订单内容和价格正确,避免出现餐费漏算或者被其他人恶意篡改订单的情况。在点餐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核对订单,确保无误。在使用“扫码点餐”服务的同时,需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特别是需要注意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泄露给他人。因此在使用该服务时,需要保持警惕,避免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

--> 2024-05-22 本报记者 陶 涛 ——聚焦消费安全系列报道① 到店消费,却要被动接受线上服务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1158.html 1 强制“扫码点餐”违规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