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曙光,从任山河照进宁夏。
1949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64军在曾思玉军长的率领下,直插彭阳任山河地区,与盘踞在黄峁山一带的马鸿逵部第11军遭遇,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仗。巍巍六盘,胜利之山,经过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守敌被击溃,解放军夺取了任山河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宁夏的“南大门”。
青山有幸。1955年4月1日,原固原县人民委员会将散埋在任山河战场周围的烈士遗骸迁移集中埋葬,并立碑建园。后经过多次修缮,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任山河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中有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有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彭阳时牺牲的战士,还有殉职的革命烈士等。396名烈士长眠于此,不朽的红色精神,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
热土之上,更有热血。
热血少年坚持29年徒步108里祭奠英烈,热血老兵坚守使命守护陵园25载。
清风抚青松,清明节过后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缺少了少年青春的脚步和嘹亮的红色歌声,更显庄严肃穆。细雨中,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杨秉选弯下腰捡去杂草枯叶,挨个擦拭着墓碑。
从23岁到49岁,陵园的苍松翠柏见证着杨秉选孤独中的坚守和传承,杨秉选也见证着陵园一点一滴的变化。
“退伍后刚来时,这里荒草丛生、树木杂乱,如今变化可太大了。”顺着杨秉选的指向,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整齐的纪念馆陈列厅和纪念厅、排列于台阶东西两侧的烈士墓冢,在细雨洗刷下,这里干净整洁、清新静谧。多年来,经过彭阳县两迁四建不断完善的陵园,如今建有纪念碑、纪念馆、吊唁广场、烈士墓冢、公墓园等,被确定为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每年有5万多人前来这里祭奠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来了,就要做好、守好、传承好。时间久了,感情更深了。”杨秉选说,在这里,他付出了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孤独,中途面对调回到县里的机会也没有动摇。“现在就算放假了,两天没来陵园看看,我还放心不下”,关上没有及时关闭的电源,为烈士墓冢打扫维护,替远在他乡的烈士亲属捎来遥远的思念……一个老兵心中的“红”,就是如此纯粹。
炽热的“红”,是生长在六盘大地血脉里的颜色。
六盘山记载了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中国革命从此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红色六盘”跻身“宁夏二十一景”,已经成为宁夏最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今,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等红色景点,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党建主题教育团队、红色研学游团队、旅行社红色游团队等来此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