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硝河马姐的“绣花功夫”

本报记者 乔素华 见习记者 郭小立 实习生 樊帆

取快递、买药、入户走访……说起为辖区各族群众办理的“柴米油盐”的小事,马姐的嘴角一直上扬。

马姐名叫马春香,是西吉县公安局硝河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她把各族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

主动到基层 下足绣花功夫

“要是把我放到社区,我准能把社区警务工作‘绣成一朵花’!”西吉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到硝河派出所调研时,马春香壮着胆子说。凭着这份真诚,请求被批准了,硝河派出所副所长马春香如愿当上了社区民警。

绣花需有功夫,当社区民警的第一天,马春香便开始“练功”。

刚开始入村采集信息,马春香记不住许多村民的姓名,于是她根据一张卫星照片,手绘了一张地图。

说是地图,其实更准确地应该叫路线图:用线条画出路段走向,隔几厘米画个点,在点上标注在此居住的村民姓名。马春香说,虽然有些粗糙,但很实用,凭着这张图,她再也没有走错过路,更没有认错过人。

村民喜欢叫马春香为马姐,她索性把微信名改成“硝河马姐”。“这样群众就不用修改备注,找我也方便。”

除了手绘地图,马春香还建了“一户一档”,一目了然,每天翻看,村民的基本情况烂熟于心。

“谁家有困难,通过建档摸底能了解个差不多。”马春香说。村民苏林泉患有脑梗,因户口在吴忠市,无法在西吉县享受大病救助等政策。马春香建档摸底时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婚迁把他的户口迁至西吉县。“原价48元的药,现在只要18.9元。马姐人‘么麻达’!”苏林泉的妻子说。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马春香还把一份份工作日志绣出了“花”。包村至今,马春香的工作日志积累了5大本,更新了3个版本。一开始只有文字,后来还添加了表格——西吉县公安局推出“361”工作法后,表格内容更加细化,当天完成打勾,没完成打叉,节省出不少填表时间。

学习手语 用心用情解民忧

“绣花”的马春香,工作越做越细。

5月11日晚上,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南街一处出租房内,马春香站在一对年轻夫妻面前“手舞足蹈”:她一会用双手捧住脸,一会把双手合起来,一会指指手中的袋子,一会又抱起双臂,看起来十分急切。

这对夫妻是聋哑人,马春香用手语和他们交流,动作连起来的意思是:“你妈妈已同意你们重新在一起了,还给你们捎来了换洗衣物。”

年前,小两口闹了点矛盾,女方被接回了娘家。后来,两口子又和好了,可女方母亲一直不同意女儿再回婆家。僵持了小半年,没想到,小两口一起到原州区打工去了。

得知此事,马春香坐不住了。“他俩交流不方便,而且租房、吃饭都要花钱,我想把他们叫回家,再帮着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

为了让小两口没有后顾之忧,马春香提早给女方母亲做通了思想工作,周末一下班,她带着这个好消息从西吉县赶到原州区与聋哑夫妻见面。

得知母亲不再干涉,小夫妻十分高兴,可仍不愿意回家,表示想找份工作赚钱,供孩子读书。马春香不好阻止,不停叮嘱小两口不要吵架,好好过日子。

和聋哑夫妻告别后,还是不放心的马春香又联系到了房东,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他们有啥事,你就给我打电话,联系上我,就相当于联系上了他们的家人。”

硝河乡有13名聋哑人。当副所长兼任户籍警时,马春香简单比画一些动作,就能顺利办理业务。可当了社区民警后,她发现自己懂的那点手语远不够用,利用课余时间,她主动跟着特殊学校老师学习手语。她说,这更便于和聋哑人交流。

不删微信 24小时开机

每次去硝河乡新庄村,80多岁的马兰花总会给马春香塞点东西,土鸡蛋、西红柿……种一亩甜玉米,也要给马春香留两行,可马春香总用尽各种办法塞回去。

“我只帮她调解过几次邻里小矛盾,她却把我深深刻在了心里。”马春香每每想起,都觉得老人对她的爱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我们有信心,一起配合马姐把关庄村创建成平安社区。”这是关庄村村民对马姐的承诺。

每年开春,马春香都会带着一份承诺书入户走访。马春香说,这份承诺书就是一块能让村民敞开心扉的敲门砖,村民有什么想法也会和自己沟通。

村民给马春香承诺,马春香也给了村民一个承诺。“我24小时开机,你们啥时候打电话我都会接听,有需求我都会全力给予帮助。我承诺,绝不删除任何一个人的微信,即便是我离开了这个岗位,也不会。”

--> 2024-06-03 本报记者 乔素华 见习记者 郭小立 实习生 樊帆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2601.html 1 硝河马姐的“绣花功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