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石家“四朵金花”零彩礼出嫁

本报记者 杜晓星 李 良 蔡莞郁 实习生 马 磊 文/图

同心县为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花开喜来。

5月下旬,在同心县河西镇石坝村石俊茂家,小院月季开得正艳,朵朵粉红的花儿绽放枝头。花开时节,老石家的第四朵“金花”,27岁的小女儿石燕订婚了。

在小女儿的婚事上,石俊茂没向亲家要一分钱彩礼,和前面三朵“金花”一样——一门“四金花”,朵朵零彩礼。这样的真爱故事,既要男女双方两情相悦,更离不开女方父母深明事理。

“婚姻大事,还是要建立在双方共同的情义和志道上,不在于彩礼多少。”58岁的石俊茂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不说旁人,石燕的三个姐姐婚后过得都很幸福。

养女虽不易 嫁女不小气

“花”,是同心女人的常用名字,当中饱含着对幸福的深切渴望——幸福像花儿一样,特别是在这片旱塬上。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蒸发量8倍于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为这里引来黄河水,解决了当地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养花的也越来越多,把小院装扮得色彩斑斓。对于自己生养的“女儿花”,家长们更是精心栽培,花费了不少心血。

石燕毕业于银川矿业大学,是同心县河西镇“三支一扶”人员,最近她又参加同心县事业编制人员考试,顺利通过笔试,眼下正在积极准备面试。

和很多外人揣度的不一样,石俊茂对彩礼无欲无求,并非自家富裕不差钱,也非亲家拮据没有能力,更非没有儿子要娶亲。

早年间,石俊茂在河西镇粮库上班,后来下岗。于是,他就返回石坝村,靠种20亩水浇地为生,农闲时打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在当地也就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不显山不露水。女婿张晓朋是同心县豫海镇城北村人,紧邻着县城,家里经营摩托车、电动车生意,经济条件好。石俊茂还有一个小儿子,只有26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彩礼低调,成材高调。石俊茂努力供四个女儿读完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医院、学校等单位上班,成了名副其实的“四朵金花”。石俊茂解释说,咱家“金花”朵朵优秀,村里村外有目共睹,不需要什么彩礼来显示啥“身价”。正是怀揣这份自信,老石出嫁女儿,不落彩礼俗套。

今朝“金花”之耀眼,丝毫不能掩盖昔日“养花”之艰辛。

20世纪末,石俊茂到离老家20公里外的同心县城租房,只为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年下来,租金就要2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2000年,石俊茂花6万元在同心县城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把孩子们都接了过去,让妻子陪读。那些年,石俊茂还在河西镇上班,经常骑摩托车回县城看望家人,一个来回就是40公里……在挣钱与顾家上,他做着艰难的平衡。

终于,石俊茂夫妇把女儿们一个个培养成材,并各自找到了如意郎君。嫁女不收彩礼不说,石俊茂也不忘帮衬一把女儿的小家。当老师的大女儿石玲,没钱装修新房。老石听说后,掏了几万元支援,把大女儿的“爱巢”装扮得漂漂亮亮。

“好父亲”“好岳父”“好亲家”——石俊茂用无私大爱挣得这三项爱称,被女儿、女婿、亲家喊得情真意切,的确是实至名归。

零彩礼婚姻 幸福花期长

三个女儿已然嫁作他人妇,小女儿也成了“准新娘”,正在同心县城全力备考——眼下,石家只剩下老石两口,偌大的院落有些空荡。

然而,幸福依然有迹可循。一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照片摆在电视桌上:“四朵金花”笑容灿烂,和小弟依偎在一起。石俊茂满眼骄傲,让记者来猜猜“四朵金花”谁大谁小。

“女儿女婿都孝顺呢,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拖家带口来我这儿。”石俊茂说,我大小房子十几间有200多平方米,院子也大,宽展得足够安顿这一大家子人。更主要的是,和男方家没有彩礼羁绊,彼此没啥心结,孩子们也没啥负担,很快都把日子过好了,心气更顺了,相互走动也就更多了。

被幸福环绕着的石俊茂瞧着也年轻:虽说已经58岁,但头发乌黑浓密,一副魁梧身板,更显精神。初夏时节,在这处宽敞农家大院中,月季、杏子等花果树木生机勃发,一派红花绿叶青果——老石夫妇尽得农家之乐,安享岁月静好。

石俊茂只有初中文化,能有不为高额彩礼所动的定力,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石俊茂说,自己双亲都是国家干部,自幼教育他们兄弟姊妹要本分做人,不要贪图便宜。从石俊茂老父亲这辈人算起,石家已开枝散叶到第四代,共有40多口人。“在我们石家,石燕这辈人结婚,都是清一色的‘零彩礼’或‘低彩礼’。”

不要彩礼得幸福。移风易俗“倡导者”的石家老爷子石彦明已经82岁,身体却十分硬朗,退休后在石坝村养老,如今更是“晋升”为重孙绕膝的老太爷,尽享天伦之乐。儿女子孙们多学业有成,并各自组建了美满家庭,常常相约至石坝村,到老爷子跟前相聚尽欢,成就了一个美满大家庭,欢声笑语不断,惹得乡亲们既羡慕又敬佩:石家人“减负增爱”有远见。

石家人的融洽无间,从石家的“宽房大院”可见一斑。记者造访石俊茂家时,一进院门,就瞅见一大排房子。记者正在感叹石家大院气派时,却被主人家告知眼前其实是两处院落,只是没砌分户墙而已:石俊茂排行老二,和三弟家是左右邻家,两家人不分彼此,自然没有院墙相隔,形成了“一大院双大门”的共享格局。记者就是从三弟家院门进入石俊茂家。共享还不止于此:三弟家利用毗邻344国道的交通优势,开了家婚宴餐厅,后厨就是二哥家一间房子改造的,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招待客人。

从石俊茂的美满“小家”,到石家兄弟的共享“中家”,再到石老太爷的欢乐“大家”——石家人的和谐友爱不断汇聚着,渐成幸福声势,彰显着移风易俗的不菲“红利”。

家国共移风 可期花满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石坝村有1112户3784人。其中,石家是三大姓之一,在村里很有影响力。石家人作出“零彩礼”“低彩礼”表率,捅破了彩礼的虚荣,赢得了实在的幸福,引得村里人纷纷效仿。

50岁的杨金福有“三朵金花”。今年5月18日,大女儿杨静出嫁,没收男方一分钱彩礼。杨家还陪送了一份丰厚嫁妆:洗衣机、摩托车等用品,价值1万多元。

“要彩礼干啥?孩子们刚上班,手头比我们长辈紧得多。”杨金福说,女儿是自由恋爱结婚,办的还是集体婚礼,在移风易俗上作足了表率。

女儿是老师,女婿也是公职人员,郎才女貌,情投意合——这位“新晋”岳父对大女儿的婚事十分满意。

在女儿的教育上,杨家也是模范。杨金福说,杨静毕业于银川职业技术学院,她的两个妹妹都在宁夏医科大学就读本科,二女儿刚刚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彩礼不要计较,上学可要抓紧。”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父亲并不短视。他说,家长在儿女问题上眼光要放长远,不要计较一时得失。

把三个女儿培养成材,出力最大的要数家中的“顶梁柱”:杨金福。近15年来,他一直在做轧白灰生意,靠着辛勤劳动撑起这个家。如今,杨金福已年过半百,还在亲力亲为轧白灰,为美好生活努力打拼着。“自己赚钱花得也踏实。”这位父亲坦言,将来他也不会打另外两朵“金花”的彩礼主意。

与此同时,杨金福也是低彩礼的受益者。杨金福还有一个大儿子,结婚时亲家只收了2万元彩礼——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受益于此的石坝村人还有很多。去年,杨吉平的大儿子成婚,亲家没要一分钱彩礼。于是,杨吉平能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上,眼下他养了200多头牛,既有育肥牛,又有子母牛,是村上的养殖大户。

“让彩礼归于‘礼’,既有‘零彩礼’户就近示范,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引领。”河西镇党委书记王生仁表示,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遏制高额彩礼的规定,宁夏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婚俗改革行动,让同心革命老区人民如沐春风,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文明创建中,奋力撕掉如影随形的高额彩礼标签。

“在抵制高额彩礼上,石坝村在河西镇开了个好头。”王生仁介绍,该村摸清适婚青年底数,让村干部予以重点关注引导;表决通过的村规民约,其中第十二条限定了彩礼、随礼数额,以及婚车、宴席数量。

石坝村婚事新办,前有石俊茂等作表率,后有杨金福等跟进,更有政策法规保障,家国共移风。在这个西北小村落,“幸福花”逐次开放,“花满村”盛景可期。

--> 2024-06-07 本报记者 杜晓星 李 良 蔡莞郁 实习生 马 磊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198.html 1 石家“四朵金花”零彩礼出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