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世界一流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如何炼成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1965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钽铌铍研究的两个半研究室,厂房连带着设备,原班人马带着工艺,搬迁到了贺兰山下。

从刚开始只有两个半研究室,到如今下设3个子公司、2个分公司,从刚开始的几十名员工,到现在拥有2370名职工,还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首批“创新型企业”、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东方),如今已迈向世界一流的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龙头企业。

世界三强地位 钽铌铍高新技术产品彰显中国制造实力

直径0.06毫米的钽丝,比头发丝还细。2996℃的高熔点、抗腐蚀性、高生物相容性以及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延展性,不仅可以用于人工关节等医用材料制作,还广泛用于现代通讯、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

“从第一任厂长背着钽粉、钽丝去国外推销,到现在我们生产的钽丝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钽粉比容从世界‘跟跑’到‘并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唯一全系列钽粉生产企业,我们正以不断的技术突破引领行业技术革新。”5月31日,中色东方科技质量部副部长李树荣说。

作为国际钽铌研究中心(TIC)成员单位、世界钽冶炼三强企业之一、我国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中色东方,主要从事稀有金属钽、铌、铍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在钽铌行业中是唯一一家从冶炼到加工产业链最完整、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铍材加工和研究基地,生产的钽、铌、铍、钛及其合金相关制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多项荣誉。

回首中色东方的发展历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升级壮大的。自创立以来,企业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主动对接国家大科学工程、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多项该领域相关材料及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200余项。

走进中色东方展览室,醒目的元素周期表引人注目。“除了钽铌铍等主导产品外,我们的产业还涉及钛、银、钒、铬等金属。”李树荣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钠还原钽粉”成为全国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钽丝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钽粉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三,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芯片用12英寸钽靶材成功实现批量生产和国产化替代;高纯铍实现国产化替代……公司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的产品,申请专利800多项,授权400多项。今年1至4月,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1%,经营效益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李树荣说,公司将继续强化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开展钽铌高温抗氧化涂层、生物医疗钽材料、太阳能电池用银粉银浆、航空航天用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和紧固件丝材等新产品攻关,加速推进钽靶材、超导铌板等新产品成果产业化,推动公司产品走向高、精、尖,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人才战略再升级 让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香饽饽”

“和做饭一样,要想蒸出好吃的米饭,得有高质量的米;想有好的3D打印产品,就必须有高质量的球形粉末。”顺着宁夏东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平手指的方向,一份“钽钨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证书引人注目。即使钽、钨等难熔金属的熔点在3100℃左右,其球形粉末制作的技术难题还是被李小平带领的团队成功攻破。

2007年,在西安理工大学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小平,一毕业就进入了中色东方,负责稀有金属钽铌的加工制造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17年。

2021年12月17日是李小平难以忘记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中色东方为了响应国企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作为加入股,领办创办新的创新研发子公司。听闻消息的李小平带着团队和专利技术入股,宁夏东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成立,成为国内唯一一个难熔金属3D打印全产链研发生产基地。

在这里,李小平带领着自己的智力团队,借助3D打印技术,将钽金属牙钉制品、钽制人工锥体、髋关节垫块等一件件医疗产品带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推动国产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让更多研发产品普惠更多民众。

“这种骨填充棒之前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手术成本超过了4万元,我们自己研发的同类产品成本不足其十分之一。”记者看到,李小平手上小巧的骨填充棒布满小孔,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李小平说,这款钽制多孔骨填充棒在植入人体后,人骨组织会沿着多孔长进去,最后和患者身上的骨骼融为一体。

“以前受限于客观条件,很多产品做不出来,只能基于自己的加工能力去设计产品,现在不一样了,产品主要基于使用功能去设计,小到一个零件,大到一类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都可以完整呈现出来。”李小平自豪地说。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8万元。

让技术人员领办创办、技术入股,是中色东方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举措。近年来,中色东方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实行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协议薪酬制,广泛集聚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同时,拓宽技术、技能人员晋升通道,提升技术、技能人员待遇,实现后备技术力量的接续培养,形成结构合理、层次鲜明的技术人才梯队,公司科技人才占比超50%,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以人才支撑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开发升级,以此带动企业发展。”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罗文告诉记者,企业重视“存量”人才培养,选送40余人攻读硕士,10人攻读博士,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目前,企业拥有自治区科技人才团队3个,公司科技创新团队10个,技能人才郭从喜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挥人才强企新动能。

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

“一个个‘哑铃’焊接后串成‘糖葫芦’,再穿上一层‘夹克’,这套流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射频超导加速器的关键技术。”宁夏东方超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伦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两三句话就介绍清楚了自己团队的研发产品:铌射频超导腔。

射频超导加速腔是对撞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放射性核素物理研究装置等大型科学工程的关键部件。射频超导加速腔的研制能力是一个国家自然科学领域前沿研发水平的标志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生产超导腔的国家。

从2012年年产20支,到2018年实现年产50支,再到2024年实现年产100支。12年间,宁夏东方超导有限公司致力于铌射频超导腔零件尺寸、形位公差等精密加工,实现从材料生产、加工、焊接等全流程生产加工模式,保障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粒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的需求。

一个个创新链的“好技术”能落地生根,顺利变成产业链的更多“新应用”,是中色东方与高校“产”“研”强强联合的结果。

陈明伦介绍,为了快速提升我国超导材料及超导腔的技术水平与产业发展,中色东方发挥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产业链材料和技术优势,借助北京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共同打造加速腔产业化基地,助推国内外粒子加速大科学工程的发展。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目前,东方钽业与北京大学合作进行的大晶粒超导腔用铌材的制作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用其制造的部分超导腔的加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公认。公司已成为国际合作项目——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的材料供应商之一。

近年来,中色东方牵住自主创新“牛鼻子”,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勇闯创新“无人区”,促进创新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全区科创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王猛 苏峰 何娟亮 祁国昌 文/图)

--> 2024-06-07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213.html 1 世界一流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如何炼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