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218岁古榆树“老有所依”

本报记者 杨 超

“村里有一棵一二百年的古榆树,现在无保护设施,病虫危害、树皮脱落、树干空洞,生长环境堪忧。”近日,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一名志愿者的留言,希望检察机关能帮助古树存活下去。

收到问题,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立即行动。

灵武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共计12科17种17950株,其中灵武枣博园古枣树群、东塔镇果园村古枣树群等4处百年以上的古树群,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仅存的树木“活化石群”。志愿者留言所说的古榆树位于灵武市马家滩镇杨家圈湾村,1806年栽植,树龄218年。检察官现场查看发现,该树主根裸露,原主枝全部枯死,树体偏冠残缺,新梢有一定的生长能力。

这颗古树因无人保护而濒临死亡,那么其他古树呢?

灵武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全面走访调查辖区古树名木,发现部分古树名木存在无人管护、未划定保护范围、无保护标牌和保护设施、病虫危害、树体中空等问题。

5月31日,灵武市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介绍调查事实、说明法律依据和职责划分等,并邀请辖区林业部门、乡镇政府说明古树被破坏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听证会代表充分了解案件情况后,支持检察机关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6月5日,灵武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听证情况,依法制作检察建议书,向相关行政部门公开宣告送达,要求相关部门针对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采取专业化保护措施消除影响古树生长的安全问题。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的巡查力度,划定保护范围,设置规范必要的保护设施,并对辖区内所有古树名木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一树一护’,为古树名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保护措施。”灵武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马瑞说。

灵武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检察建议的要求,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迅速整改。

“灵武市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公开听证+宣告送达’的形式,将持续跟进监督,为古树名木撑起司法‘保护伞’,守护好古树名木‘历史年轮’。”马瑞说。

--> 2024-06-08 本报记者 杨 超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262.html 1 让218岁古榆树“老有所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