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4年来,宁夏牢记嘱托,从全局谋一域,站位全国看宁夏,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自治区党委全会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从制度机制上构建起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四梁八柱”,在沿黄9省区中率先开展“四水四定”试点,持续抓好“三北”工程建设,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6月初,宁夏海子井湿地公园南湖水域上,千余只遗鸥翱翔嬉戏,鸟鸣声此起彼伏,蓝天、绿水、白羽相映成趣。
曾经的南湖如“一潭死水”,多年后的今天,南湖水变清澈了,岸上岸下草木长势喜人,遗鸥、赤麻鸭、白骨顶鸡等30余种珍贵鸟类经常邂逅南湖。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宁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协同推进降碳、节水、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新宁夏。
6月4日10时,一项项水质监测数据通过黄河干流吴忠金沙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传输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金沙湾自动监测站完成了2次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了水质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说,通过不断优化技术设备,全区已建成5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与118个手工断面组成了全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水环境溯源分析更加科学精准。
对于老百姓来说,环境改善的幸福感更多来自看得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近年来,随着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大气治理项目的推进,无需美颜滤镜的“宁夏蓝”成为宁夏人微信朋友圈的亮点,来宁旅游的外地人也对塞上大地的蓝天白云、湖泊湿地和优美风光赞不绝口。
“截至2023年,全区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9年超过80%,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进出,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23个工业园区26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我区通过实施一批治理项目,推动水岸融合,逐步恢复流域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杨中海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马家大湾村。
“我们村前的郝儿沟以前臭气熏天,现在沟里的水不仅清了,臭味也没了。”杨中海告诉记者,郝儿沟的变化得益于生态环境治理。
“村里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进了管网,村上还在沟坝附近修了花池、凉亭,大家闲了喜欢坐着聊聊天、看看景。”杨中海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已经成了马家大湾村村民最真切的感受。
与马家大湾村村民一样,全区越来越多的乡村群众感受到了环境治理给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漫步毗邻黄河约2公里的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水草丰茂、水鸟翔集。银河村村民也说,村上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们村污水进了管网,村上还修了路、改了厕所,村容村貌大变样。”说起家乡的变化,中宁县大战场镇宽口井村村民罗进贵随口就能说出一二。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吃饱穿暖,上升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更高层次需求。
如今,行走在宁夏各地,“绿色生态”回响不绝:宁夏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渝河、沙湖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在西北五省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吴忠市、固原市和盐池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泾源县、隆德县、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永宁县闽宁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等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区各地通过努力做好‘生态+’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宁夏的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成果走在沿黄省区前列。”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环境和发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今年5月,青铜峡工业园区迎来喜事,园区企业宁夏天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上市公司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中”,成为多氟多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何会来宁夏挑选合作伙伴?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赵洪涛道出原委:“我们在全国各地考察,发现宁夏天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治污能力和环保设施建设起点高,‘先天资质’非常好。”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个“和”字,点出环境和发展的双赢之局: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和重要推动力,只有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的全面恢复和有效保护。
今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喜讯: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园区里,与项目匹配的全球最大废水处理装置将经过处理后的产品水全部进入生产系统代替新鲜水,实现“废水不废”。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路上,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技术迭代突破,成为宁夏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
4年来,宁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统筹水、气、土、固废等重点领域,打好减污降碳“组合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项目盲目发展。建成全国第一个废水近零排放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发电量超过本地全部用电量的省份。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建设,吴忠市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