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治理生活污水 提升乡村颜值

——关注宁夏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系列报道④

本报记者 张 涛 见习记者 王雨婷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的刘家湾村,放眼望去,房屋错落,道路开阔,一条名为“文占”的沟道穿村而过,沟道里漂浮着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蓝天、绿树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迎风而过闻不到一丝异味。

“眼前秀美的环境,得益于近几年村里污水治理能力的提升。”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利通分局副局长马利说。

刘家湾村污水处理站是将周边村民、商户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直接排进文占沟,经由苦水河,最终汇入黄河。然而,近年来随着并入污水处理站的村落数量增加,原有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需求,污水溢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村容村貌环境的同时,还带来了难闻的气味和卫生隐患。2023年4月,吴忠市将刘家湾村污水处理站改造为提升泵站,将污水从泵站并入吴忠市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

吴忠市利通区目前已配套铺设集污管网473公里,通过市政管网接入的污水量4000余立方米,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后,并未直接排入黄河,而是流经人工湿地,作为生态补水回用。

牛家坊人工湿地距离刘家湾村污水处理站大约10公里。微风中,湿地碧波荡漾,水生植物的枝叶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夏日盛景。

吴忠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周紫娟介绍,牛家坊人工湿地是吴忠市“污水处理厂废水—人工湿地—中水利用”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中的一环,承担着吴忠市第二和第五污水处理厂4万立方米尾水的水质提升任务。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流入湿地后,通过黄菖蒲、千屈菜等植物和其他微生物的协同‘吐纳’,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清除,水质可以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周紫娟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一部分用作生态补水,另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市政工作。截至目前,吴忠市投入23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85个以及牛家坊、古城湾等18个人工湿地,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吴忠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是宁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生动样本。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自治区累计下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11.76亿元,带动地方投资25.82亿元,实施污水治理项目371个,累计建成处理设施383座,建设污水管网4137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6569吨/日,受益农户39.8万余户,受益人口132万余人。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65%,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二。

--> 2024-06-12 本报记者 张 涛 见习记者 王雨婷 ——关注宁夏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系列报道④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575.html 1 治理生活污水 提升乡村颜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