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期待更多非遗老手艺变身致富新产业

赵 慧

端午假期,西吉县吉强镇宁宁甜醅工坊顾客络绎不绝,甜醅产品很受欢迎。据了解,旺季时这里的甜醅每天能卖500盒,一年下来,净利润达14万元。而经营这家工坊的马志花和丈夫都是甜醅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依靠这门老手艺,夫妻俩的日子越过越富裕,更吸引了不少周边乡镇的村民前来学习。

当非遗遇上乡村振兴,能擦出什么火花?这家小小的甜醅工坊给出答案:从家庭小吃到甜蜜产业,甜醅这项非遗技艺不仅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传承带来的实惠。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例子在我区并不少见。在石嘴山市,依托“落笔成形”的葫芦烙画技艺,非遗传承人陶瑞珍在各级文化赛事活动中获奖无数,还建起非遗工坊,解决了不少特殊群体的就业难题;在银川市,非遗技艺麻编传承人张璟变身致富带头人,将“指尖技艺”化为“指尖经济”,带领移民村“编”出一条致富新路子……“活起来”“火起来”的非遗技艺,不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项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一个个动人的致富故事启示我们,非遗技艺不仅要“留下来”,还要“用得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找准非遗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结合点,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竞争力的乡村特色非遗品牌;另一方面,还要搭建起乡村非遗技艺培育平台,鼓励支持更多青年加入非遗行业,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努力让更多非遗老手艺变身致富新产业。

--> 2024-06-14 赵 慧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904.html 1 期待更多非遗老手艺变身致富新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