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且听宁东纺丝声

宁报集团“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七小分队

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车间,智能机器有条不紊地工作。 本报记者 付杨 见习记者 李宏亮 摄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怎样的存在?

继创造世界上单套投资规模最大的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煤制油项目神话后,又从炉管密集的煤化工基地抽出了纺织行业热捧的“软黄金”——氨纶。

6月11日,记者来到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的智慧车间,一卷卷乳白色的氨纶产品正在智能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中自动落筒、有序转运、及时包装,只闻机器声,不见人语响,充满科技感。

氨纶是一种聚氨酯弹性纤维,常被业内人士比作纺织行业的“味精”:因其优异的弹性、透气性、耐磨耐腐蚀性,无论是在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运动装备、医疗保健等领域,都能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品质,让纺织品的功能产生奇妙的变化。

如今,氨纶是宁东基地全力打造的另类“新星”。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定宁东基地为“中国氨纶谷”,宁东正在一条新赛道上华丽起舞。

生态:和谐的“邻里关系”

氨纶破茧成蝶,在天时地利人和。

以园区煤化工上游企业生产的甲醇、乙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生产出氨纶的重要原料BDO,PTMEG,配以园区化工企业生产的MDI及园区提供的工业蒸汽等生产要素,经过一系列工序,最终制作出细如蛛丝的氨纶产品。

2017年,因为看中了宁东基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实在的扶持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优势,泰和带着先进的氨纶生产技术和设备,落户宁东,成立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为宁夏在氨纶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夯实了基础。

“7年过去了,当初宁东基地给我们的承诺,都做到了,甚至做得更好!就拿原材料来说,现在95%以上氨纶生产的原材料都能在宁东找到。”泰和新材董事长张伟说。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对于氨纶行业来说,产业链的完整性意味着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其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泰和作为宁东基地高性能纤维产业链“链主”企业,更能够感受到“链”的好处。

“举个例子,我们对门的中石化就是合作非常好的上游企业,我们之间合作的便捷性可以比作去邻居家‘串门儿’,就能实现了技术需求的动态调整。”张伟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我们会根据产品需求,对原料PTMEG在1800至2000分子量的区间提出不同要求,中石化都可以很好反映并满足我们的需求,不仅如此,“门对门”的距离,让我们企业仅PTMEG物流成本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1200万元左右,这些钱可以更宽裕地投入到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生产中。

在泰和5.6公里外的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2021年由拥有世界最大氨纶产能的韩国晓星集团在宁夏投资建设,是宁夏最大的外资项目。

“与行业最大的晓星在一个基地建厂,竞争是存在的,但事实上,在这里大家享受的政策一样,竞争基础一样,可以说是‘同平台起步’,于我们而言反而更有优势。我们共同形成的品牌优势,也可以吸引更多相关优质项目落地,互利共赢。”张伟说。

“当初我们就是看到韩国晓星、泰和在这边建厂,我们紧随他们的步伐来到这里,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25.6万吨的BDO,这是氨纶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上游原材料,为助力宁东基地打造‘中国氨纶谷’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五恒化学科技(宁夏)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新波说。

2021年,五恒化学(宁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恒化学”)在距离宁东泰和20公里左右的地方选址建厂。如今,35万平方米生产区内机器高效运转,成品经管道输送装车后,有序离开厂区运送至泰和、韩国晓星等氨纶生产企业。

在宁东基地,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确保了PTMEG、MDI、油剂、纸管等氨纶生产重要原料的充足供应,使得泰和、晓星等氨纶生产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稳定的质量获取所需原料,更有各个“链主”企业落户时自带的纸管、纸箱等下游公司,保证了生产各环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氨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丰富了“氨纶谷”的生态系统,构建起和谐的“邻里关系”。

创新:“谷内清新空气”

沿着氨纶企业的生产线,一路看向货运航线,宁东基地所生产的氨纶不仅占据国内主流市场,近年来更出口到了越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国家。市场版图在进一步扩大,氨纶行业“内卷”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因产能扩张加剧和下游消费收缩等影响,氨纶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竞争态势增强,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如何在“行业空气稀薄”的竞争地带抢占市场先机?

“‘创新引领美好生活’是我们的使命。技术创新确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和重点投入的领域。”这是张伟的回答,也是行业共识。

据了解,多个氨纶企业在行业新一轮“优胜劣汰”竞赛中,积极开发差别化和功能化高档次氨纶产品,如导电氨纶、防辐射氨纶、纳米氨纶、蓄光氨纶、生物降解氨纶、纳米抗紫外线氨纶、可回收氨纶等产品,以有效应对产品价格波动。

7年来,泰和在宁东基地陆续建设“差别化氨纶技术研发中心和氨纶产品性能检测平台”“宁夏功能性氨纶(宁东)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氨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企业技术中心”等4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人才支持。

此外,泰和积极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技攻关6项,加大产学研用力度,与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明确合作方向,短期项目以功能性、创新性为导向,在可染、耐热、阻燃、抗菌、有色氨纶等方面开展研究,中长期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在超强耐热氨纶等功能性领域开展工艺开发,并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研发合作,增加竞争筹码。

“以自治区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为例,我们承担了耐热氨纶、有机抗菌氨纶、石墨烯复合氨纶这三项,按照行业来算,是国内领先的。”泰和新材技术工程师李志强介绍,其中抗菌氨纶纤维产品已经通过了抗菌协会CIAA认证,将用于纸尿裤中,其高性能的有机抗菌效果不仅能为宝宝提供安心舒适的纸尿裤,还能有效减少企业能耗,市场预期良好。

创新力量所营造的“清新空气”也在上游企业五恒化学中流动着。

2023年,五恒化学销售收入约25亿元,研发费用过亿元。截至目前,已申报专利40余项,授权20余项。

创新驱动带起强大的科研力量,使其生产的BDO的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为0.898标煤/吨,远低于行业指标的0.950标煤/吨,不仅在业内遥遥领先,更助力下游氨纶企业降本增效。

“清新空气”吹拂下,宁东基地的氨纶企业还通过不断改善环保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服务:护航起飞远行

21岁的青年,正是构建起基本认知体系,放手一搏勇闯天涯的年华。

21岁的宁东,是宁夏经济建设的“一号工程”,已形成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高性能特种纤维为集群的八大产品链,成为企业投资、落户的“优选”之地,贴心和优质的服务更让氨纶企业纷纷赞叹“来对了”。

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80天,体现了“宁东速度”“宁东效率”,创造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达效的新标杆。在宁夏氨纶行业“筑谷”过程中,宁东基地管委会持续关注到氨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客观问题,并逐一帮助解决,用政策服务为行业发展“护航”。

信心由表及里,企业底气更足。

5月13日,晓星氨纶在宁东投资18亿元启动三期项目,项目总建设包括设计产能7万吨/年差别化氨纶生产线、10万吨/年PTMEG生产线及配套设施,2025年2月正式投产。晓星氨纶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宁东的氨纶产能可达22万吨以上,总产能将位居全国前列。

氨纶的下游应用集中于纺织服装领域。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金政伟介绍,宁东正积极打造“煤头—化身—轻尾”产业集群,探索推动发展下游纺织产业,在招引方面持续发力,“组团”赴外考察下游经编、织布、印染、成衣等相关企业,下功夫培育氨纶应用的本地市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护航”里程远不止于此。

当前,宁东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把高性能纤维作为重点产业培育,纳入“十四五”及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打造百万吨级氨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对位芳纶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并涵盖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莱赛尔等高性能纤维品种,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入园、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不断为“中国氨纶谷”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王溦 李文通)

--> 2024-06-14 宁报集团“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七小分队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915.html 1 且听宁东纺丝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