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风雨兼程的壮阔行进

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将传统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三产融合新路径。 本报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宁夏视察,就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作出重要指示。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宁夏以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为牵引砥砺奋进,推进宁夏城乡山川协调发展,实现了百万人口移民、百万人口脱贫“两个百万”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在农村,奏响着一曲曲激情昂扬、不懈奋斗的浩荡弦歌,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迈出有力步伐。2023年,全区一产增加值428.1亿元,增长7.7%,增速居全国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2元,增长8.2%,增速居全国第5位。夏粮单产创近十年来最高,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生鲜乳产量跃居全国第3位,瓜菜人均占有量全国领先……

脚下,带着泥土的芳香,每一天都是激情昂扬地行进,书写着致富的故事。

心里,扎根坚定的信念,每个村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洋溢着奋斗的精神。

滴滴汗水,张张笑脸,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富的脚步永不停歇。

延链条增效益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6月11日,固原市原州区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连片的蔬菜长势旺盛,空气中洋溢着天然的清香。

远处,一栋栋漂亮的新式蔬菜大棚,提升了蔬菜基地现代农业的成色。

村民姚文强刚干完农活,看着自己种植的近200亩蔬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7月18日,总书记来我们村上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时,我只种植了几亩蔬菜。”姚文强说,当时,总书记鼓励我们扩大种植面积,种出品牌,提振了我的信心。

第二年起,姚文强就种植50多亩冷凉蔬菜,以后逐年增加,目前达200亩,年纯收入20多万元。

“近几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种植技术越来越好了,学会了育苗降低成本,有机肥代替了化肥,无人机施肥、订单式种植,村上还扩建了冷库……”种植户郭少玲告诉记者,现在蔬菜的品质提升了,滞销的风险大幅降低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总书记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心,激励我们鼓足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姚磨村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依靠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告别了穷困,过上了好日子。

“202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3000多元,位居原州区第一。”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介绍,村民们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土生土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种植,目前正努力向有机无公害方向发展,打响姚磨村的“绿色”蔬菜品牌。

姚磨村的奋斗故事,书写了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

产业兴则乡村兴。我区不断创新新模式、新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涌现出许许多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样本、经验和典型做法。

固原市延链强链,引进雪川农业集团,打造马铃薯智能化生产车间,成为国内出口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的企业。

“在原州区年加工生产冷冻马铃薯产品30万吨,占集团冷冻马铃薯产品产量的72%。”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助力固原市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马铃薯产业集群。

特色农业提质,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推进‘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创建葡萄及葡萄酒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项目覆盖‘六特’产业占比达三分之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正不断完善: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数量占比位居全国第五、西北第一,奶牛存栏增速连续五年全国第一,肉牛和滩羊饲养量增速全国领先。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5家,形成国家、区、市、县四级龙头企业梯队,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六特”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600亿元。

优品质树品牌 特色农产品香飘四方

彭阳县的蔬菜大棚,西红柿长势喜人。

“都说马无夜草不肥,现在我的西红柿也吃上了‘夜草’,让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村民张风有介绍,今年1月,宁夏朗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D植物照明技术在彭阳县海子塬设施农业园区进行试验示范,在张风有的西红柿大棚安装上了LED植物补光灯,给西红柿带来养分,味道也更加鲜美。

近年来,彭阳县加大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建成了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让种植户及时掌握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以科技赋能助力农产品“提味”,农民增收。

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宁夏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格局,累计培育特色农业品牌647个、区域公用品牌20个,7个产品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在全国授牌建设宁夏农产品品牌店95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分别跃升至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8、第11和第31位。创建国家及自治区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9个,灵武、盐池、泾源获批整建制推进中国良好农业规范高质量发展试点县。

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宁夏农产品,打开了一条条通向全国市场的“绿色通道”。

“紧盯农产品质优价不优、市场销售不畅等难题,把产销衔接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招引落地了一批合作项目,线上线下并举,促进农产品畅销市场,推动‘宁字号’农产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部分产品走向海外,实现了优产、优质、优销的好成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已成功举办宁夏精品中国行、全国知名蔬菜经销商走进宁夏等系列推介活动32场次,签约项目496项、金额75亿元。并获批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4个,新建阿联酋、摩洛哥中阿农业技术转移海外分中心。

促和美善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乡村

鱼肥水美宁夏川,稻花香里说丰年。

走进贺兰县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绿树红花、禾苗摇曳,四五位农民在田间补苗,七八只幼鸭在田埂上散步,乡村田园美景跃然眼前。美丽的稻渔空间不仅带火了乡村,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稻渔空间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结合农牧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天地,产业兴,乡村美。

高标准农田,在提升农田产出质效的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色不少。全区依托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融合了工程、农艺、信息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旱作覆膜保墒等节水技术,初步搭建“互联网+高效节水农业”信息管理平台。

用好空气、好土壤、好水源、好农田产出好产品。目前,我区1镇9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8个村庄入围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征程上,宁夏加倍努力,风雨兼程壮阔行进。

--> 2024-06-14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925.html 1 风雨兼程的壮阔行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