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塞上江南新有名

——宁夏以打造高颜值生态勇担先行区建设历史使命

本报记者 姜 璐 李 锦 张 唯

编者按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宁夏,大力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安澜黄河沃野千里,贺兰山峰壮观云天;城乡河山移步成景,塞上江南颜值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总书记视察宁夏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并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目之所及、驻足所思,尽是对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景、对山川河流的殷切期望。

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塞上大地激荡起更为雄浑的新时代生态环保交响。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美丽宁夏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大力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打造高颜值生态勇担先行区建设历史使命,爱惜每一滴水、每一棵树,呵护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清新空气、清洁水体、清净土壤成为全区人民最普惠的福祉。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全区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9年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出境,劣Ⅴ类水体、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宁夏成为全国首个“人进沙退”“林进沙绿”的省区,森林覆盖率超过1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8%,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十四五”以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9.6%、降幅位居西北第一,传统产业实现从“傻大黑粗”向“窈窕淑女”的蜕变……

这是一份写在老百姓心里的答卷: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在这儿很幸福”“爱了爱了,这样的蓝天白云美得像明信片”“碧水涟涟、草木葱郁,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一抹抹“青绿”在宁夏大地悄然流淌,甜蜜了生活,滋润了心间。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

从我国生态版图审视,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三北”工程建设地区的省份,发挥着稳定季风界线、联动全国气候格局,调节水汽交换、改善西北局部气候的重要作用。抓好生态环保,关乎全国生态大局。

从宁夏地理位置审视,黄河流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特有地理地势,滋养了万物生灵繁衍生息,庇佑了塞上江南的富足美丽,让宁夏成为“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关乎长久发展。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按照“五个区”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在推进黄河大保护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协同推进降碳、节水、减污、扩绿、增长,努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宁夏答卷。

作为唯一全境划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的省份、全域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宁夏承担的特殊使命任务。我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赋能,大力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力提升美丽家园新颜值。

同时,打造腾格里锁边固沙和毛乌素流动沙地系统治理两大示范性工程,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三大国家项目为载体,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好腾格里锁边固沙阻击战、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北部巩固提升整体战、中部扩面增绿阵地战、南部护绿涵水系统战,推动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禁牧封育、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先行区建设要有先行的理念、先试的担当。我区以改革破题,陆续启动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倒逼产业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式转型,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夯实资源“底座”。为解“水困”,自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试,形成了取之有度、节约有效、精打细算的节约用水新模式。“互联网+城乡供水”经验在联合国水大会上精彩亮相。

环境污染的“牛皮癣”一日不除,防治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我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抓好农业面源、工业、城乡生活、尾矿库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自治区主要领导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紧盯不放真改实改彻底改。

环境日渐变好,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上升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更高层次。自治区党委把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交流探讨,加深理解和把握。对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外修”,还要“内养”,这样才能散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召开宁夏历史上首次专题研究部署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党委全会,聚焦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噪声污染等,出台生态文明建设“1+4”系列文件,拿出“当下治”“修本底”“长久立”“保落实”的举措,从制度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在持续加码打造高颜值生态中,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宁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这“一河三山”是宁夏的重要生态坐标,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单元。

“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总书记心中,谋划着黄河安澜的宏伟蓝图。如今,总书记视察过的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草木葱茏、流水潺潺、鸟鸣啁啾,一片岁月静好。

六旬市民董继国的家离古城湾砌护段不远,退休后他每天都沿黄河岸边骑行。“以前风吹黄沙扬,张嘴一口沙。如今岸上岸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咱宁夏确实把保护黄河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董继国说。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保护母亲河,既是确保安康的生命题,也是破解发展的必答题。

我区聚焦安澜、健康、美丽三个关键:

——实施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建设和黄河宁夏段防洪工程建设,固河堤、复河滩、疏河道,打造百年防堤,构筑稳固防线,加强黄河流域防沙治沙、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减少风沙过境、泥沙入河。

——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关停沿河砂场、搬迁污染企业、退出养殖产业,取缔封堵58个入河(湖、沟)工业企业直排口,建设投运人工湿地55处,开展沿黄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黄河。

——坚持“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加快建设黄河绿色金岸,打造现代产业廊道、生态旅游廊道、黄河文化廊道,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巍峨贺兰山为宁夏平原遮风挡雨,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然而,在靠山吃山的传统发展方式中,贺兰山曾遭无序开采,山体被严重破坏。

2017年,我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打响贺兰山清理整治攻坚战和保护修复持久战,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全面清理、46个矿业权关停退出,对45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的点位开展综合治理,依法关停取缔不合规企业561家,保护区全域实施封育保育,让贺兰山休养生息。

生态修复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2020年6月,在银川市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总书记远眺巍巍贺兰山,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我区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实施贺兰山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累计投资61.38亿元,建设废弃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等八大工程,构筑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引导企业在荒滩上开垦葡萄园、在废弃的矿坑规划建设酒庄,打造文旅小镇、文化公园、极限运动等精品路线。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被列入中国特色十大典型案例,向全球公开发布。

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能否融合起来?源石酒庄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沿酒庄小径蜿蜒而行,翠绿的松树、葡萄藤接续相迎,慕名而来的游客与小鹿互动嬉戏。这些年,酒庄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把砂石采矿塌陷区打造成网红打卡点——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找到了新路径。

能耗高、能耗强度大,一直是宁夏发展的“紧箍咒”。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场“求碳”和“减碳”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通过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摇身一变,成为高效驱油的动能。

CCUS示范项目的建设理念,搭准了宁夏绿色发展的脉搏。近年来,我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各地各部门严把承接产业转移准入关口,“提着篮子选好菜”,从源头上提高本质安全、本质环保水平。

好山好水间,绿色不光成为生态底色,更厚植了发展底色。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我们。

“绿水青山,已成为我们的幸福靠山。”泾源县六盘山镇集美村村民陈东京深有感触地说,多年前村里的大山被石灰窑、水泥厂、采矿企业盘踞,开采时扬尘漫天,只要一个晚上,房前屋后到处是黑灰。这些年,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关停石灰窑和工矿企业,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渐渐变美了。依托重绽新颜的好山好水,村民们在乡村旅游、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中收获了“绿色”的回馈。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不只在乡村。

腾格里沙漠深处,像芨芨草一样倔强的西北汉子——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唐希明,带领大伙儿用被国外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技术和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等新技术,锁住了肆意流动的沙丘,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看中这里干燥、通风好、病害少,中卫市沐沙畜牧科技公司新建牧场,日产330多吨高品质鲜奶,带动2万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当“绿能”点亮沙海、沙地刨出“金饭碗”、大漠成为旅游“热点”……宁夏人在防止沙之害、用好沙之利的探索中打造了别样繁华。今年,中卫市计划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建设一条长约153公里的固沙锁边带,不断延伸绿色版图。

走过山川,蹚过河流,我们欣然发现,雪豹、沙冬青等珍稀野生动植物重回视野,宁夏的“朋友圈”热闹了起来;贺兰山下的龙泉村,农家乐里游客盈门、欢声笑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楷模”王有德带领员工植树造林60万亩锁住流沙、福荫百姓,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治沙不止……那些艰苦卓绝、涅槃重生的发展历程,再一次有力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至臻道理。宁夏也以实践作答: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抚今追昔、展望来路,我们豪情满怀、信心坚定。全区上下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担先行区建设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高颜值生态成为宁夏的“金名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从山清水秀“一幅画”到全民保护生态环境“一条心”,美丽宁夏正在铺陈新画卷……

--> 2024-06-20 本报记者 姜 璐 李 锦 张 唯 ——宁夏以打造高颜值生态勇担先行区建设历史使命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4371.html 1 塞上江南新有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