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清晨6时,吴忠市零工市场人来人往。院内五六个专用待工的蓝色棚子下,聚集了上百名找活儿的村民。
“今天招工的岗位还挺多。”50岁出头的王玉红瞅着电子屏上滚动的用工信息对工友说。
王玉红是吴忠零工市场的“常客”。“以前我在利通区古城巷、南门的劳务市场上都待过,蹲在马路边揽活,风吹日晒,很辛苦。”王玉红回忆,那时候每天早出晚归,一把铁锹、一个大水壶是她每日必带工具,她家离劳务市场有十几公里,到中午仍然找不到合适的零活时,就啃几口自带的干粮继续等。
如今,王玉红找零工再也不用在马路边“蹲活”了。“5年前政府建起零工市场,能喝上热水,电动车能充电,市场里的电子屏每天准时发布务工信息,劳务经纪人也帮着找活,找零工比以前更方便了。”王玉红说,这几年她每天都有活干,工资当日结算有保障。
“用工旺季,零工市场可吸纳当地及周边务工人员近4000人次,市场内平均每天达成用工意向2000多人次,每年通过市场平台帮助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近50万人次,务工收入总共近1亿元。”吴忠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晓军介绍,2019年10月,吴忠市区建成占地面积12.45亩的零工市场,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整合人力资源服务类、就业保障类等各种服务及配套,不仅保障了各类用工单位(个人)的用工需求,而且让务工人员享受到了便捷的就业服务。
从单一的“马路零工”劳务对接市场,转型升级为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全链条”就业服务的平台,宁夏零工小市场激活了就业大民生,确保灵活就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下,有活干、能挣钱。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人,零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
两年来,宁夏从优化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提质增效、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县(区)—镇(乡)—村”三级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零工市场23个。
“有适合长期干的活吗?”“有呢,看你要干哪一类?”在灵武市零工市场职业介绍大厅,马春虎详细了解了工作人员推荐的企业用工信息后,最终决定选择保安或保洁岗位。“以前觉得干零工时间自由,收入还不错。现在上年龄了,苦活干不动了,就想找个轻松点的岗位。”马春虎说。
灵武市投资建设了占地近10亩的零工市场,专门设置求职登记、信息咨询、候工休息、对接洽谈、劳务品牌展示、摩托车和电动车停放等多个功能区域,在候工区域配备座椅、饮水机等基础设施,每日为1000余名灵活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又延伸打造“零工驿站”,引入人力资源公司进驻零工驿站,由专人负责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全天候为求职者提供招工候工引导、劳务接洽、岗位推荐等“一站式”优质服务。有效带动灵武市7个乡镇和1个街道以及永宁县、利通区、青铜峡市等县(市)群众就业,务工范围辐射灵武市区、宁东及苏银产业园等地,形成以点带面的务工就业网络。
“我们最初的劳动力市场是由务工人员沿朔方路路边自发形成的,存在用工不清、务工不畅、保障不够、服务不好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自零工市场建设后,让以往‘路边站、秩序乱、交通断’的马路零工求职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每年增加务工收入1.6亿元左右。”灵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工种和技能水平相应提高,大工日工资在320元至350元之间,普工工资在180元至220元之间。
今年5月,海原县零工市场也投入运营。“目前,我们精准合作用工企业有10余家,可为灵活务工人员提供用工推荐、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海原县零工市场第三方运营负责人张银刚介绍,6月初已向中宁一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输送灵活务工人员20余名,月薪达8000元。
据了解,宁夏推动马路零工“退路进院”,除了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候工、饮水、休息等服务外,还设立劳动维权窗口提供维权调解、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引导用工方合法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