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扎草方格固沙,再在草方格中种植沙拐枣、柠条等灌木防沙防风,这样在草方格逐渐失去作用后,这些灌木依旧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6月19日,在宁夏灵武白芨滩沙漠公园,灵武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杨微查看700亩流动沙丘治理情况时,看到今年开春种植的柠条、沙拐枣等植被均已成活,很是欣慰。
没有参与过沙漠治理的人,无法真正体会一片贫瘠的沙漠被绿色覆盖是怎样的心情。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疫及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小林已在这里工作22年。看着如今的自然保护区,王小林不由感慨:“以前夏天治理沙漠,沙子烫脚,如今生态变好了,‘伙伴’也来了。从拉菜拉水住帐篷治沙,到现在豹猫、猪獾、野兔、狐狸随处可见,连片的灌木林就是治沙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生命底色。”
今年以来,灵武市充分发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谋划国土绿化、“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绿化示范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示范等重大项目,规划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任务6.82万亩。白土岗乡海子井村引进宁夏圣友德实业有限公司,对境内原本退化的草原植绿造绿,种植6万余棵树木,有效恢复了生态,同时巧妙运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等,对当地矿井水及养殖粪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工业生产及农耕用水标准,成为“多权融合”改革示范点。
郝家桥镇大泉村距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7公里路程,20世纪90年代,只要一刮风,村里人就犯愁。“每年开春,沙子打得人脸疼。到了坐果时节,只要一场风,果树上剩不了几朵花。”大泉村党支部书记杨克明提及防沙治沙成效,连连叫好:“风沙治理前,一棵苹果树能摘40到50公斤苹果,现在一棵苹果树能摘250至500公斤苹果,果农的腰包鼓起来了。”如今,大泉村的温棚一栋连着一栋,村民们依靠种温棚韭菜致富。“这都要感谢咱们的治沙英雄,没有他们,温棚都不敢搭建,更别提一栋温棚能每年带来2万元收入了。”杨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