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杞博会为桨,宁夏枸杞产业扬帆远航

本报记者 王文革

“这个黑色的是什么?”“这是巧克力枸杞,旁边这是枸杞果脯。”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来自香港的维昌洋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科技总监金瑞安品尝枸杞新品后,不禁竖起大拇指,并向参展商了解枸杞“跨界”新品背后的新科技。

6月21日至22日,以“杞福天下·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在中宁县举办。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国内+国际”“走出去+请进来”的办会模式,邀请和吸引院士专家、知名企业、采购商、经销商等以杞为媒、以诚聚商,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取得喜人成绩。枸杞国家质检中心正式落户宁夏,成功举办香港STC宁夏实验室授牌仪式、枸杞文化旅游节、新品发布会、电商直播助农等多项接地气、聚人气、提名气的活动。招商引资、签约采购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项新突破

商机无限,前景灿烂。本届杞博会招商签约实现新突破。宁夏27家枸杞企业共签订购销合同431份,金额达17.1亿元;签订招商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33份,金额达102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采购金额均创历史新高。7位院士、专家及6位知名企业家现场进行推介,全国近百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吸引200万余人次在线观看,全网总浏览量突破11亿人次。“宁夏枸杞贵在道地,中宁枸杞道地珍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合作领域实现新拓展。香港STC实验室落地宁夏,两家企业3款产品获得香港STC“优质‘正’印”证书,实现“一次检测、一张证书、全球通行”。开幕式上还为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揭牌,填补枸杞产品国家级质量检测的空白。

本届杞博会的又一亮点是发布了《中国枸杞产业蓝皮书(2024)》。该蓝皮书总结了我国现代枸杞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筑牢宁夏在中国乃至全球枸杞市场的“晴雨表”和价格“风向标”地位。

汇聚“金点子”

枸杞正红,产业正旺。宁夏枸杞产业怎样实现自我突破?受邀出席本届杞博会的7位院士、专家以他们前瞻的视角、深邃的洞察纷纷亮出“金点子”。

“枸杞糖肽对养生或者是预防医学来讲,功能潜力非常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认为,枸杞提取成分在对抗氧化应激、改善神经衰老、调节机体免疫等多个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枸杞多糖对抑郁高危人群的干预也很有效果。枸杞是未来疾病防治和新药及大健康产品开发的宝库。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岳田利表示,未来枸杞产业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枸杞功能化基料的绿色发酵生物制造、枸杞健康功能中间体基料的制备上。如果能在健全枸杞健康干预食品高端制造产业链条、孵化支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将更有助于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难能可贵的是,宁夏野生苦味枸杞不仅富含澳洲茄碱,且和宁杞7号相比,枸杞多糖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均更胜一筹。”宁夏大学客座教授袁汉民说,宁夏枸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参数相对优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枸杞种质资源,有望发挥更大的“药食兼用”作用。

新品更科技

塞上风光美,枸杞分外红。杞博会闭幕式上,发布了“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白名单”;中国国家品牌网产经中心为中宁县颁发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证书,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200.53亿元。发布“杞乡有礼”系列产品,举行《食聊栏目——枸杞篇》开机仪式,启动“一棵枸杞树”公益活动,为第三届全区现代枸杞产业茨农技能大赛获奖者颁奖。

早红晚黑枸杞原浆、Q3超微粉碎枸杞原浆、枸杞醋饮……发布会现场,20款枸杞新品集体亮相。百瑞源、杞滋堂等10家枸杞企业代表分别展示和推介枸杞系列新产品。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赋能,“枸杞家族”不断壮大,进一步推动宁夏枸杞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一年一度的枸杞产业博览会已成为促进种植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公司、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最佳平台。截至2023年底,全区枸杞保有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12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90亿元,产品销往58个国家和地区。

--> 2024-06-25 本报记者 王文革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4869.html 1 杞博会为桨,宁夏枸杞产业扬帆远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