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忠先生是中卫老一辈著名作家,曾担任吴忠市作家协会主席,退休后依然文思沛然,笔耕不辍。他将最近几年创作的古体诗词和部分朗诵诗结集出版,取名为《故乡的一片云》。
拜读书稿之后,我心中涌起很多感慨,感触颇深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心态年轻。张建忠先生的诗集,按题材分为9个部分。通读诗稿,能感受到一位文艺工作者年轻似火的热情和诗心。诗心似火,激情昂扬,这样的精神状态,源于他大半生深厚的学养,源于他对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民,对山川,对人世真情,对中华文化的深沉的热爱。这种爱充溢着他的身心,他的目光投射到哪里,心灵的触动就回响在哪里,诗歌的泉水也就流到哪里。在《忆母逝二十周年》里,作者写道:
鹤鸣寒月对空啸,夜静鹃啼惊树魂。
母去西归游北漠,儿侬相见梦梁园。
难忘慈育一生毕,不忍心酸两处言。
终独遗风踪不灭,青松铭记雪添痕。
真情挚语,读来让人喉哽鼻酸,潸然泪下。
其次,勤于笔耕。文学创作是艰苦、艰辛的工作。从在脑子里构想到笔底呈现,从到一个地方去游览和把游历凝练成文字,这是两码事。从诗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建忠先生是一位勤于笔耕的诗人。他的心总是关注着、回应着时代,总是应和着自然的节令,总是脉动着亲情、乡情和友情。而他的训练有素的笔也总是能够顺应他情感的脉搏,忠实地记录下内心、情感、感悟。《黑山峡风光》一诗写道:
黑峡筏飘荡,暗礁滔涌狂。
峰峦云际插,山色路间茫。
杏雨飞荒野,梨花落晚塘。
霞镶河朔碧,世外枣园香。
铿锵顿挫,让人如临其境,神思飞扬。
再次,博闻广见。从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真正达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百样人”的人生境地。张建忠先生心之所向、足之所履、目之所触、耳之所闻,皆通过他的内心进行过滤和审视,再经由他自然、真诚的笔墨,变成了一行行、一首首、一章章的诗句。这些诗是积极、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的表达,也同样是平和、幸福、自足的内心世界的写照。他的《喀纳斯湖》:
友谊奎峰怀叠秀,高山林野碧烟湖。
谷风吹起枯藤木,霞绮重添花草驹。
云海日斜生佛境,天涯秋老落骊珠。
人间净土胜宫阙,遥望游魂梦欲苏。
眼中景实为心中景。在喀纳斯湖与诗人的凝望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胸中丘壑与眼底云烟。
第四,敏于感受。对一个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而言,长期的读书、游历、思考、创作,已经使他的心灵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生息息相通。因此,一些事件、节日、节气、物件、细节、景观,在很多凡常人看来也许习以为常,但在张建忠先生的艺术视野里,都会引发他心灵的强烈触动。这触动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艺术心灵的素养和禀赋的显现。《中卫素擀面》写道:
掺须和面坨揉光,擀杖来回推薄张。
巧妇沏汤红配绿,辣酸味窜袭人香。
活色生香,读来流利俊爽,让人口齿生津。
张建忠先生诗集中诗歌的情感价值指向,为一个“爱”字。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爱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堪称中国脊梁的那些平凡劳动者,爱生活,爱人间真情,爱我们的文化,爱文学,爱文字。这种爱是博大的、强烈的、执着的。正是这份爱,能够使一位年逾七旬老人的精神世界,跨越年龄的限制,表现出一种青年般的青春生命所能表现出的生机勃勃和宽广豪迈。
向年轻的张建忠老先生致敬。
作者简介:房继农,笔名房子,男,1967年1月生,正高级教师,自治区骨干教师,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