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宁夏黄河文化馆

讲好黄河宁夏段故事

本报记者 张 涛 刘惠媛 文/图

黄委会关于治理黄河的文件。

“这是1951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后下发的关于治理黄河的文件,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6月11日,著名收藏家、宁夏黄河文化馆馆长马超群告诉记者。

黄河流域出土的4500年前的石斧、陶杯,汉代的鸭蛋瓶,明清时期的船舱油灯,清末到近代的水车,渔翁的蓑衣、斗笠,再到解放后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下发的关于治理黄河的文件,20世纪50年代至今宁夏治理黄河的各种文件和档案,宁夏水利事业建设发展中各个时期的票证、老物件,作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的奖状奖杯和用过的笔记本、陶瓷缸子……走进宁夏黄河文化馆,看着与黄河有关的数千件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农耕文物,记者仿佛能听到黄河滚滚不息的奔腾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那个火热的时代,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流淌着的精神力量。

“这些文物展示了人类各历史时期治理黄河、利用黄河,造福宁夏大地的概况。”马超群介绍,宁夏是浑厚黄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山山水水,一物一景都呈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门类体系齐全,风格变化多元,为鲜活地讲好黄河宁夏段故事提供了丰富资源。为更好挖掘黄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弘扬黄河文化,2023年,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以企业原有的一处旧办公场所为基础,建成了宁夏黄河文化馆。

“在黄河文化馆参观,展厅里的老照片和实物让我看到了一部由黄河水流淌出来的宁夏水利开发史,也是一部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绵延不衰的黄河水利文化史。”一位正在参观的市民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宁夏黄河文化馆展厅分“黄河宁夏段厚重历史印迹”“黄河宁夏段红色传承印迹”等四部分,通过以黄河文化各类实物为主线,彰显出宁夏黄河两岸千百年来延绵不绝、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代水利人在这片土地上可歌可泣、砥砺奋进的创业记忆。

黄河流经宁夏水势平稳,有利于引水灌溉,自古以来人们便治理和利用黄河水,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因此,黄河文化馆收藏了不少“珍宝级”的文物。

“这块砖是明代汉延渠水利专用青砖,是一位水利人20世纪70年代在吴忠发现的。”马超群说,汉延渠又名汉源渠,习称汉渠,因开挖于西汉而得名。明代汉延渠支渠在今天的青铜峡市,这块砖是明代宁夏水利官制大专砖,十分少见,对于研究治理黄河和研究黄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展厅,记者看到一架有着百年历史、长达4米的老水车。“这架水车是在中卫发现的,是一种踏板水车,也叫手摇水车,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劳动人民的一种了不起的创造。”马超群说。

抚摸着水车,记者耳边仿佛响起了吱吱呀呀的水车转动声。

“目前,黄河文化馆同时融入展览展示、黄河文化大讲堂、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活动、文物修复和鉴定等多种业态,已经有不少单位、学校预约参观,希望黄河文化馆成为弘扬黄河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场所。”马超群表示。

--> 2024-07-03 本报记者 张 涛 刘惠媛 文/图 宁夏黄河文化馆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5721.html 1 讲好黄河宁夏段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