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作画人和画里人

本报见习记者 郭小立

55岁的马淑华是固原市西吉县布贴画第四代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她是作画的人,也是画中的人,她以身边人或事为主要题材,记录生活变迁,绘就布贴画风采。2024年,马淑华的布贴画技艺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布贴画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之一,富有民族特色,已有1500年的历史。西吉县布贴画制作技艺以碎布头为原材料,主要展现人物、动物、风景等。近日,记者走进西吉县吉强镇木兰书院,在马淑华布贴画非遗传承工作室,马淑华正在耐心细致地教授徒弟,经过裁剪、胶粘……一块块布料变化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布贴画。

1992年,马淑华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 2018年被评为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贴画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马淑华布贴画非遗传承工作室”的作品《流动的记忆——赶集系列作品》被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品初筛入选并在南京参加交流展,作品《回家》《赶集》已被瑞士爱好者收藏。

马淑华作画的初衷来自她的奶奶。“奶奶用报纸剪成小动物或小姑娘形象,将其粘贴在冬天结冰的玻璃上,那个穿着小花棉袄、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就是我。”马淑华说,奶奶给她种下了学习布贴画的种子。

记得有一次,她的衣服磨出了一个洞,奶奶知道后缝了两块方块补丁,她觉得不好看,不愿意穿。第二天,她发现方块补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黄色和深绿色的“树叶”补丁。

学习美术的马淑华善于研究布贴画制作技艺的美学特点,她把传统布贴画制作技艺和现代专业美术知识相结合,大胆创新布贴画制作技艺,让原先民间的布贴画制作技艺更有艺术韵味。她的布贴画将画面元素以大小不一的形式夸张地表现出来,张力十足。

马淑华的作品内容来源于西吉县传统乡土生活,运用历史悠久的民间生活样式,挖掘并升华主题。她说,耕牛图、赶集、收土豆等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童年记忆,画面中的主角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

马淑华目前除教学外,其余时间都在钻研布贴画。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她认为,制作布贴画最难的是细节的塑造、微妙的动作和表情的处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布料的色彩、花纹、质地等必须与所选内容和题材相得益彰,这样的作品才会绽放出艺术光芒。

目前,马淑华免费教授近30名徒弟,最小的8岁、最大的70岁,她希望布贴画这项一度濒危的非遗项目能够传承下去。

--> 2024-07-04 本报见习记者 郭小立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5955.html 1 作画人和画里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