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日升月降,1000多个日子里他们形影不离,重复着一个姿势:迈开腿、向前走。
银川市海宝公园西边的小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枯瘦老人搀扶着同样瘦弱的老伴做康复训练。路边不远处,是一辆已经磨损变旧的轮椅。
田凤珍像一个竖直僵硬的“1”,整个身子斜靠在丈夫的右肩。70岁的汪福佺用右腿的力量带动老伴的双腿,缓慢地一步一步向前,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走上五六步,他已经大汗淋漓。
“刚开始锻炼的时候,她的身体完全僵硬,不听使唤,一天也走不了几步路。”汪福佺说,“我始终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坚持下去。”
今年65岁的田凤珍,5年前突发脑溢血,经抢救保住了命,却落下残疾。一辈子要强的她无法面对现实,情绪波动很大。汪福佺就把她绑在自己身上,每个月带她看心理医生。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努力去解决,人要向前看。”汪福佺宽慰着老伴。妻子生病后,以前没做过家务的汪福佺开始学习做饭洗衣,他还抽空自学康复理疗知识,成了老伴的专职“康复师”。
7月11日,结束了当天的康复锻炼,汪福佺带着老伴回到家里。田凤珍躺在床上,汪福佺坐在旁边,一起回忆起平淡温馨的过往。
田凤珍说,他们是1982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就感觉汪福佺为人善良、敦厚。
后来,他们相识、相爱,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我是孤儿,但幸运的是遇到了汪福佺,他对我很好,亲戚朋友、儿子儿媳对我也很好。孩子虽然工作很忙,但经常带着两个孙女过来看我。我们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平凡的日子,互相支撑、相伴而行”。
结婚42年,遇到过很多事,两个人都是和和气气、商量解决。
20世纪90年代,两人从工厂下岗,陆续开过饭馆、卖过水果……虽然半生风雨飘摇,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始终不变。
“我从来没有要求过,但只要一到家,她就把热饭热菜端上饭桌。”汪福佺说,“以前,田凤珍承担所有家务,无微不至照顾着我的生活,现在角色互换,我也要努力把她照顾好。”
为了方便妻子出门做康复训练,汪福佺把家里的房子换到了一楼。
从2021年开始,他每天迎着朝阳出门,用代步车拉着妻子,来到海宝公园,开始康复训练,行走锻炼、压腿运动……来来往往的行人、游客,一同见证了他们的感情和田凤珍身体的好转。
从完全没有知觉的左侧身体、说不了话,到可以自己抬脚迈出一步、能正常交流,汪福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早点好起来,不想成为他的负累。”田凤珍说。
走在路上的夫妻俩,经常会遇到陌生人打招呼。“我没有做什么,我只盼着妻子能早点好起来!”汪福佺说,田凤珍喜欢旅游,等她再好些,他打算带她到外地去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