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走进群众心里 打开群众心结

——记石嘴山市信访局干部马宁昌

本报记者 苏 峰 何娟亮 龚依然 文/图

马宁昌给记者讲述信访工作经历。

马宁昌(右一)接待来访群众。

石嘴山市信访干部集体学习劳动保障、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1989年7月马宁昌从原宁夏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乡镇(街道)等部门工作。2009年,马宁昌到被称为“机关第一难”的石嘴山市信访局任职。15年来,面对面解疑惑、零距离听民声、心贴心解民难,他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当作自家的事去操心、操持、操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不怕难

“老马,我们的社保、工资问题拖了这么多年,过两年你退休了我们找谁去?”

“你们放心,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就不退休。”

“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我们信你。”

大家口中的“老马”,正是石嘴山市信访局二级调研员马宁昌。今年是马宁昌从事信访工作的第15年,也是接手辖区一家工业企业破产案情的第7年。

在石嘴山市的工业史册上,这家工业企业的繁荣曾为这座城市带来荣光。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企业宣告破产,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数千名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一击。

2017年9月,该企业因拖欠职工工资、社保等问题,导致数百人集体上访。得知消息后,石嘴山市信访局领导班子成员赶到现场。

“想解决问题的人先跟我走,要相信政府会给大家公道!”人群中,马宁昌大声喊话。部分信访职工听到后,撤离国道,被阻断了几个小时的道路交通恢复正常。

他和同事将职工们劝到公司礼堂,认真倾听职工诉求,梳理问题根源,并积极与企业负责人及主管部门、辖区政府沟通协调。经过近2个小时的思想疏导,上访人员情绪有所缓和,表示不再采取堵路等极端行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与相关部门协调,职工的医保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社保、拖欠工资等信访事项成功导入司法程序。

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我觉得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不怕难,在平凡的服务工作中就能实现不平常的价值。”今年58岁的马宁昌说。

信访“多面手”是如何炼成的

“16年的心结,被信访干部帮我解开啦!你们当初拍着胸脯向我保证,一定能让我拿到红本本,说到做到了!”拿着手中期盼了16年的不动产权证书,信访人柳某某老泪纵横,再三感谢马宁昌和石嘴山市信访局督办科科长李学玲。

2002年7月,柳某某花80余万元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富强小区停车场购得2套商业房,签订购房合同交清房款后,开发商口头承诺2个月内可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令柳某某没想到的是,承诺没有兑现。后经咨询相关部门,柳某某才得知,其所购楼房没有规划许可证和相关土地使用批文,不能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柳某某一下子傻了眼。自此,他便奔走在“讨说法”的路上。

马宁昌得知后,主动和李学玲包抓了此件信访事件的化解工作。2018年,在马宁昌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被送到了柳某某的手中,这起长达16年的信访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心里装着群众,遇到信访事件,不慌不忙不怯不怕。”7月10日,马宁昌笑着对记者说。

翻开马宁昌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位接访群众的姓名、事由、诉求、责任单位、解决路径、进度等信息。

“信访事项常见的群众诉求中,无理要求当中有合理的成分,合理要求之中又混杂着无理的要求,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学会倾听十分重要。”李学玲告诉记者,作为前辈和领导,马宁昌从不轻易下结论,从不打断群众的倾诉,而是先耐心倾听信访事实和理由,从中了解对方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因势利导。在马宁昌的传帮带下,她从一名信访战线上的新兵一路成长,从只熟悉农村工作的乡镇领导干部锤炼成了一名合格的信访干部和业务骨干。其中,用心用情倾听人民群众诉求,用责任和担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智慧和知识协调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成了她的工作“秘诀”。多年来,在马宁昌的带动下,她先后参与和指导召开信访事项听证会13场次,办理复查复核事项41件,化解特殊疑难信访问题50余件。2022年被国家信访局授予“全国信访系统优秀督查员”称号。

石嘴山市信访局矛盾调解中心副主任荣鹏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宁昌在工作之余勤于学习,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劳动保障、征地拆迁、医疗卫生、农村土地确权等政策法规的学习,为万余名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当报纸上刊登有关新的政策的新闻,他都剪下来做成剪报本,便于随时向来访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第一类上访者是合法利益受损者,由于自身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有效保护,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而走上信访路,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第二类上访者是诉求有一定合理性,但希望通过信访夸大事实,既解决合理诉求还能获得额外利益的。对这些人既要解决合理诉求,也要指出不合理的成分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多年来,马宁昌始终坚持“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的原则办理信访事项,精准施策。

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是马宁昌经常面对的“问候语”。

“先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无论来访者是谁,带着多大的火气,马宁昌都会先说这一句。

在石嘴山市信访局,马宁昌的办公室是最“热闹”的一间。

在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马宁昌始终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句好话静心,让无数信访对象怒气冲冲地走进来,心平气和地走出去。

“如果没有遇到难处,谁会来信访呢?”马宁昌说,倒上一杯茶听他把话讲完,说几句暖心的话,很多时候群众的气就顺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信访问题拖不得。很多纠纷在初期时容易解决,一旦拖延下去,就有可能酿成不好解决的重大矛盾。”马宁昌说。

2011年,金海国际小区后续工程烂尾,导致845户住户利益受损,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上访。主动请缨的马宁昌牵头,一次次协调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逐步解决了部分人员工资,又协调解决了烂尾问题,分期分批接通水、电、暖及天然气。经过一次次协调,房子最终通过验收,保证了拆迁户入住。

凭着这股“拖不得”的坚持,马宁昌啃下不少“硬骨头”。近3年,他审核办理了石嘴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的交办件60多件。

“人民信访为人民,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马宁昌说。

马宁昌的办公室挂着一个“马宁昌信访调解工作室”的牌子。通过多年的信访调解,他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品牌,被称为“马宁昌FFP调解工作法”,即根据信访矛盾具体情况,全要素参与,菜单式组合,随时随机点选责任部门,使其参与问题化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马宁昌推行“三色督办令”的做法,将督办令分为蓝色、黄色、红色三种等级,为推动石嘴山市信访问题化解注入了新活力。自“三色督办令”实施以来,已下发督办令160期,化解率100%。

马宁昌是石嘴山市信访干部群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嘴山市在注重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区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乡镇(街道)“两个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形成四级信访代办解纷链。

--> 2024-07-18 本报记者 苏 峰 何娟亮 龚依然 文/图 ——记石嘴山市信访局干部马宁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7512.html 1 走进群众心里 打开群众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