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精耕细作,追求精准、做到精细、实现精深,既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干事创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近段时间,“精耕细作”成了热词:自治区领导基层调研多次提及,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突出强调,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热议……为何“精耕细作”会被反复强调?
“精耕细作”原意描述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通过认真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做革命的促进派》的报告中就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这就告诉我们,做事认真、专注细致、持续深耕,就能达到提升产能、提高效率、改善效果的目的。
“致广大而尽精微”“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精细”的意义,并将其运用到脱贫、人文合作、干部成长、对外开放、企业发展等多个领域,这些都清晰揭示出一条重要的成事之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精细、精准、精深。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打开宁夏的新时代发展“档案”,“精耕细作”力透纸背。因为精准发力,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因为精打细算,“六权”改革渐渐改出了成效;因为精益求精,吴忠仪表等企业成了“单打冠军”,枸杞等诸多产业越做越强……事实证明,倡导精耕细作,追求精准、做到精细、实现精深,既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干事创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精耕细作、精准发力、精益求精。唯有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才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在普通中铸就伟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路注定不会一马平川。拿宁夏来说,无论是加快建设先行区,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或是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带领全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都面临诸多老问题和新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将精准思维贯穿始终,“把准脉”抓住症结,“开准方”对症下药,才能攻坚克难实现新发展。由此再来看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工作的实践要求,突出强调“要切实做到精耕细作”,就能深切体悟到,这是总书记立足宁夏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容量趋紧、总量规模较小及干部作风不扎实等实际,对我们靶向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剂良方。
殷殷嘱托在胸,时代使命在肩,摆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只有一条道——拿“精”说话、用“细”答卷:以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把“精耕细作”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体现到一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强化问题导向,算大账、算细账,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定实对策,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准发力,坚决克服大水漫灌、大而化之,坚决摒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坚决抵制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全面推动发展层次、治理水平、工作效能提档升级。
历史的宏图,总是绘就于平凡的细节。只要我们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宁夏工作的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精耕细作的自觉和能力、砥砺精益求精的作风和担当,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多实绩和奇迹,把所想所盼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