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8个娃娃一个妈

本报记者 秦 磊 实习生 向思雨

一声“妈妈”,叫哭现场所有人。

8月2日,佳怡满12岁,在此之前,连她自己几乎都忘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啊,自从3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她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西吉县移民至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两位老人忙于生计,谁还会刻意记住这个小不点儿的生日?

8月1日晚,佳怡接到“志莹妈妈”的电话:“明天中午,务必回趟‘家’。”

张志莹是镇北堡镇某餐厅的店长,同时,她还是28个不同民族、不同姓氏娃娃们的“编外妈妈”。她所工作的餐厅,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缘分始于5年前。

张志莹工作的餐厅紧邻镇北堡镇华西希望小学,这是一所特殊的移民学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数量较多。很多孩子家离学校远,没有父母接送,有的孩子中午放学步行半个多小时回家,自己刚弄了一口热乎饭,又到了该去上学的时间。

为了节省往返时间,一些孩子中午干脆不回家,在学校门口啃口饼、就口水,将就着一顿顿午饭。

张志莹的家在固原,家里也有两个孩子。多年前,因丈夫重病、家中生活拮据,她只得来银川打工。从保姆到餐厅服务员,换了多份工作,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可每每想到两个孩子从小缺少母亲的陪伴,她的心都会扯着痛。

母亲的心都是相通的。眼前这些吃不上午饭的娃娃们,又何尝不让妈妈挂心。

2019年6月,张志莹主动联系华西希望小学,提出可以让中午不便回家的留守儿童、孤儿来餐厅吃午饭。

第一天就来了12个娃娃,最大的9岁,最小的刚上一年级,其中几个人是人生中头一回“下馆子”,孩子们的小脸羞得通红,紧张得不敢将筷子伸出去夹离得最近的菜。

铁锅炖羊肉、西红柿炒鸡蛋、羊汤泡米饭……之后,每天的菜谱都变着花样。有的孩子心里嘀咕:这样的饭怕是吃不了几天吧?

这样的饭,足足吃了5年。从12个孩子到28个孩子,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姓氏,组成了热气腾腾的一个家。

佳怡是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是个不爱说话的回族小姑娘。因为家中变故,孩子从小自卑胆弱,和其他小伙伴一样,都喊张志莹“志莹妈妈”,但她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妈妈的心头爱。张志莹不仅关心佳怡的生活学习,还格外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她与佳怡的班主任取得联系,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个娃娃学习不错,就是胆子小、不合群,最怕别人问起她的家庭情况。”老师的一席话“堵”在张志莹心里:孩子是怕同学们知道她没有妈妈啊。

张志莹想了许久,有了主意。她提前与老师沟通,一天,她特意在刚下课时拨通老师电话。老师按照“计划”,“不小心”碰开了免提。

“马老师,麻烦您转告佳怡,放学我去接她。”

电话那头的声音温柔又坚定。

挂了电话,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转告”:“佳怡,你妈妈说放学让你等着她,她来接你!”

全班哗然,调皮的男孩子互相挤眼:原来,她有妈妈啊!

放学了,张志莹如约来到学校门口,小佳怡跳上车,摇下车窗,兴奋地跟同学一一告别——那一刻,她就是一个普通的、被妈妈宠爱的小女孩。

8月2日,佳怡的生日,这个几乎没人关心的日子,张志莹记在心里。

早在几天前,她就筹划着给佳怡一个惊喜:提前准备生日蛋糕、安排厨房加菜,还一个个给孩子们打电话,让他们在8月2日当天回“家”一趟。

正值暑假,孩子们虽都如约回“家”,但心里都在犯嘀咕:“志莹妈妈”这是在“唱”哪一出?

直到生日歌响起、生日蛋糕被缓缓推了出来,孩子们一起欢呼,小佳怡感动地流出了眼泪。

在吹蜡烛、许愿的环节,有人起哄:佳怡,许的什么愿望?说出来!说出来!

小佳怡转向张志莹:“我能不能以后不叫您‘志莹妈妈’,只叫‘妈妈’?”

一句“妈妈”,让周围所有人湿了眼眶。

5年时间,28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与“志莹妈妈”有着情深意切的故事,而她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妈妈。

--> 2024-08-04 本报记者 秦 磊 实习生 向思雨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9226.html 1 28个娃娃一个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