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层面,同样要明确非遗文化保护的价值,积极寻求其与课程教学的紧密融合,在巩固拓展非遗文化保护成果的同时,实现教学体系的丰富创新。作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的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必须深入贯彻“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这就为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价值基础。因为非遗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实际上也是实施文化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能够以非遗项目的保护故事,为学生讲述我国悠久的文明史、跌宕的传承史,实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基于此,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非遗文化精神内核,在促进非遗文化保护性传承的同时,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助力文化育人目标实现。
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蕴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首先,“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时代新人”是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本质逻辑。实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而弘扬爱国主义也是思政教育实现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目标的必要手段。扎根并来源于广泛社会实践的非遗文化,为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不断为构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文化育人课程建设添砖加瓦。其次,推动文化教育创新发展是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时代逻辑。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对非遗文化来说,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现动态继承,是推广非遗文化、加快非遗文化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实践创新的有益尝试;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同样呼唤创新,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既满足了促进思政教育形式创新的需要,又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供了路径,实现了两者共赢。再次,发掘非遗文化育人价值、丰富思政教育创新手段是非遗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实践逻辑。一方面,显性非遗文化丰富了思政教育教学载体,使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创新,有利于开展寓教于乐的实践思政教学;另一方面,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核则为激发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热情提供了动力,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课堂效度,其鲜活的民间故事、朴素的话语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年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堂机械性教学的刻板印象,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成效。
非遗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
首先,非遗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强化思政教育价值引导力。其一,多元文化时代,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朴素价值观念是纾解大学生思想精神困境的良方;其二,非遗文化中饱含规范个体行为的思想信念,如家风和乡规民约,同样对今天的大学生具有思想约束与行为规范的作用;其三,非遗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体现家国情怀的故事,将非遗文化引入思政课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厚植家国情怀。其次,非遗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社会关联性。非遗文化以广阔的社会舞台、生动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社会关联性、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再次,高校思政教育也为非遗文化保护提供了新模式。将思政教育创新与非遗文化保护相结合,有利于形成非遗文化传播管理的科学体系,在发掘非遗文化学术价值促进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出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深挖非遗文化内涵,把握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非遗文化多彩多姿、异彩纷呈,高校要系统梳理、深入发掘非遗文化内涵,抓住“美育、德育、文化自信”这三个切入点,寻找与之适配的优质非遗文化,有针对性地构建非遗文化思政课堂。例如以剪纸文化开展思政美育,以传统道德伦理文化开展思政德育,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非遗文化开展文化自信教育,逐步探求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点,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使非遗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要通过课堂教学、文化展览、文化下乡等文化实践活动,夯实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基础,促进非遗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并与思政教育第一课堂紧密衔接,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时,要注重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多渠道加以宣传推广,推动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从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重地域非遗文化发掘,筑牢思政教育主渠道。不同地区高校坐拥不同特色的非遗文化,高校要以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为目标,深入发掘、大力推进区域性非遗文化进高校校园、入思政课堂,让青年学生与非遗文化零距离,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与非遗精神心连心。通过设立特色性校本课程、推动区域非遗文化学术研究、构建实践思政教育文化基地、强化师资文化素养等手段,深入推动本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为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安徽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态及传承成效研究”<编号:AHSKQ2019D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