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站在诗经里

李 萍

到达汉中已是晚上,从高铁站出来,暮色四合。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奔波了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夜里雨霖霖,晨起一窗清凉,想起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古诗如此描写此地: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烟雨江湖上,我如侠客一般开始新一天的寻幽访古漫游。

汉中在中古称周南、南郑,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这座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名城,处处分布着两汉三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典故,蜀风汉韵弥漫其中。然而,这里除了遍布其间的两汉三国历史遗迹之外,还有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流传千年,像一颗明星,更加耀眼,更加熠熠生辉,照耀着沃野千里与山川长河。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而这精华中的第一首《关雎》就选自《周南》,这是汉中之幸。《诗经》共选编周南的诗歌11首,《诗经》就像汉中的一部老影集,2000年前,汉中的风物人情款款走进《诗经》,以文字定格那些风土人情和创造历史文化的一个个生活场景,美了2000多年;今天,翻开它,那些优美的风物、充满温度的历史、饱含鲜活人情的真善美以及先民们艰辛劳作的身影仍然打动着我们,滋润着我们,延续着中华文脉。踏上汉中的这一刻,就像是踏上了一幅绘满历史文化和充满诗意的巨幅画卷,而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曾经走入《诗经》的风华遗韵。当年,刘老师曾用一个学期给我们教《诗经》、教古诗文,从那时起,心里就种下了渴念《诗经》的种子。今天,当我双脚实实在在地踩踏在这块土地上,难抑激动。想亲眼看看是怎样的河山、怎样的人文、怎样智慧勤劳的先民绘就出了那么优美磅礴的诗卷;也想看看那些曾经走入过《诗经》的山水自然和先民后裔现在又是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继续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们张口就能吟出来的诗句,其中寄托着多少美好的憧憬。有汉水、嘉陵江的滋养,有秦岭挡住北方的风沙与严寒,有巴山传递着南方的润泽和灵秀气息,汉中人长得很是清秀。走在街上,坐在公交车上,悄悄观看那些眉清目秀的女子,我在想,2000多年前那些在河边浣衣的女子和馌彼南亩前往田埂送饭的女子,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的呢?当初的她们是否想到会被写进诗歌流传千年,成为唯美含蓄真挚的爱情诗歌的源头。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说的可能就是这样的故事。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才会传颂千年。

迎着夕阳,站在龙岗大桥附近看芦苇荡,时值夏日,还没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苍茫萧瑟,成片成片的芦苇正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生机盎然。天蓝莹莹的,水碧澄澄的。野鸭野鸟,水中小洲都极尽生命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知当年那个人是不是也是站在这里,惆怅又彷徨地望着对岸,想着那个心上人,千般阻隔挡着他们的相会。曾经阻挡他们的所在已是座座大桥长虹卧波,没有了昔日的阻隔;曾经的苍苍蒹葭也早已成为网红景点,每年芦苇飘荡时引得各地游人前去打卡观赏。虽然我们体会不到《蒹葭》中的那份凄美和哀伤,但是诗中的那片蒹葭确实让人思念了2000年,也唯美了2000年。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诗经》中关于汉江汉水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数《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站立在天汉楼上,远眺汉江,滔滔江水穿城而过,浸润着这个古老的城市。浩浩汤汤的汉水见证了汉中几千年的兴亡变迁,惊涛拍岸的浪花感知着古城千百年来的烟火人家和悲欢离合。汉水成就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也给汉水注入了更多更深厚的人文底蕴。

站在高高的古汉台上,走在温润的小路上,各种各样的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时时进入眼帘。坐在火车上去汉中东南部的西乡,两侧青山迢迢,碧水荡荡。《诗经》中这样描绘:“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清静,竹丛密集,松林茂盛。对面坐了一个姑娘,听她讲此地的山川形胜,仿佛觉得她是从诗经里穿越过来的。

登上北山的樱桃沟,想在一树一花中,一湖一池中,在雾霭流岚中,在层层碧山中,寻找《诗经》的遗迹。“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大自然有足够的能量化育人的性灵,滋养人的精气神。那个名叫“周南”的地方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情,温热的生活,也有热烈的相思。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打开《诗经》,在这些诗中观照自身、寻求寄托,在诗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安放自己的悲欢。

活在《诗经》里的人是幸福的。我,一个路人,一个过客,走入诗经中,也是幸福的。

--> 2024-08-06 李 萍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9354.html 1 站在诗经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