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旧厂区”何以赶上“新潮流”

宫炜炜

漫画 李雪

红砖墙搭配钢结构,浓浓的工业风夹带着咖啡的香气,久辰里艺术商业园区的别样韵味,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此休闲纳凉。

很难想象,这一集餐饮、娱乐、酒店、文创等于一体的网红街区,竟是由一座“撂荒”的老旧物流园蝶变而来。经过一番潜心雕琢、精心装扮后,城市“伤疤”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不仅为居民增添了一处新的休闲街区,也让闲置资产、低效用地“活”了起来,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类似这样,通过盘活再生变身“新网红”的旧项目其实并不少:原银川国际商贸城,改造升级为兰傒谷商务广场,吸引了15家国内外中高端连锁酒店品牌携手入驻;闲置多年的原北门旅游汽车站,升级改造为“闽宁文体馆”商业街,如今已招揽了不少优质企业;原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一座闲置的老水厂院子,在被打造成老水厂记忆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后,实现年营业收入4430万元,带动社会就业近200人……

事实是最好的明证。这一个个脱胎换骨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肯想办法、肯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老项目也能焕发新魅力,老城区亦能迸发新活力。但现实中,更多的是与之相反的操作。一边是优质企业想扩能却没有用地指标,一边是散乱污等粗放型企业占据优质资源;一边是新项目用地紧张、好项目排队等待落地,一边是“僵尸企业”等原因导致大量土地常年沉睡……种种矛盾,折射出当前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也拷问着相关部门高效集约利用资源的能力水平。

要说破题,关键还在“精耕细作”四字上。精打细算,才能让有效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精益求精,才能在力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精准发力,才能紧盯问题,集中力量寻求破解之道。比如,前面提到的旧厂房,相比于弃之不用甚至推翻重建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在原有基础上做文章,精细管理、精准改变,反而以最小的付出换取了最大收益。换言之,任何闲置资源都不是“丢掉的垃圾”,以精耕细作的思维另辟蹊径、打碎重组,辅之以强化服务、优化管理、延链补链等“硬加持”,一样能让“低效地”变成“高产田”。

精耕方能图强,细作方能致远。切实做到精耕细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宁夏实际,对我区靶向提出的重要要求,蕴含着细致细究、精细精准的方法论,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绝招”,也是处理诸多问题的“妙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做到研究要细、谋划要细、政策要细、落实要细,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凤”、生产企业“智改数转”、老旧项目升级再造,才能让更多“旧厂区”赶上“新潮流”,让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充分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 2024-08-07 宫炜炜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9516.html 1 “旧厂区”何以赶上“新潮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