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泾源:18℃的清凉邀约

蓝天白云下的泾源县城。

泾源县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游客在溪水旁感触自然。

老龙潭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山中。

胭脂峡美景如画。

行走在茂密的树林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缕缕白云点缀山间。

当炎炎烈日普照大地,泾源县以18℃的清凉迎接每一位寻求清凉的旅者。驱车穿越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每一处风景都如同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泾源县坐落在泾河源头、六盘山腹地,以其“三伏天里的18℃”成为全国游客避暑纳凉的热选之地。

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在硬件设施与服务品质上不断优化,让游客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感受诗与远方。

■ 避暑的理想之地

“你们一行几位,我们农家饭菜都是地道泾源风味。”在泾河源镇冶家村巧媳妇庄园,八方游客歇脚纳凉,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庄园负责人冶三成说:“每年夏天游客络绎不绝,庄园营业收入日均达8000元。”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冶家村对民宿进行评星定级,并根据星级和游客需求进行派单。“开办民宿的同时,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冶家村党支部书记马万红说,全村有135户农家乐,占全村农户的二分之一,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

冶家村,这个坐落于泾河源头的小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泾源县避暑胜地的璀璨明珠,并以整洁的街道和精美的壁画吸引着游客,去年冶家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

冶家村是泾源县打造全域纳凉避暑旅游的一个缩影。

泾源县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水量超过650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37%,在宁夏各县区中名列首位,自然条件赋予它“春去秋来无盛夏”的美誉。

“选择来泾源,选对了!”来自安徽省的游客冯招娣,趁着孩子放暑假,和家人一起自驾来泾源县游玩,对这里的气候环境赞不绝口。

泾源县以其18℃的清凉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创新的旅游服务,成为避暑的理想之地,更是体验自然、享受生活的绝佳场所。

“通过举办避暑音乐节、汽摩节、六盘山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这里深度体验清凉夏日。”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还采取文化旅游惠民、世界旅游日“免门票”等措施吸引游客。

如今,随着旅游服务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泾源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 泾源的绿色承诺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更是森林资源、动物资源和水资源的宝库,被誉为“高原绿岛”“天然水塔”。

依托六盘山优势资源,泾源县全力以赴打造避暑旅游品牌,让18℃的夏日成为生态泾源的代名词。“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同步推动,特别是对泾河的精心保护,不仅提升了河流的生态功能,更为区域气候调节提供了支持。”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泾源县投资近2500万元,对颉河上游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重点治理,覆盖9个片区,完成31.82公顷生态修复工作。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计划投资1892万元,对12个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525亩。

泾源县的生态修复并非简单的植被恢复,而是一项全面的生态改善计划。通过集中连片规模造林和科学造林,森林覆盖率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以增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林长制是泾源县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570名各级林长划分责任区域,以“林长+检察长”和“林长+警长”工作机制,为林业生态监管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24年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项目,包括人工造乔木林1.5万亩、未成林抚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1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泾源县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生态修复成效已得到证明,泾源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5%,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野荷谷、小南川、凉殿峡等景点,以其风光旖旎、环境秀美成为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科普科考胜地。

泾源县的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政府的科学规划和群众积极参与,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福祉的贡献。

■ 品质便利双提升

泾源县曾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知,如今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

“曾经的出行难题已成为历史。”冶三成指着门前平坦的柏油路说。

在泾源县,四通八达的公路在绿色屏障中蜿蜒延伸,成为全域旅游一道亮丽风景线。崭新的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全县,不仅联通内外,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大湾乡杨岭村曾是一个三面环山、交通闭塞的小山村。自2017年以来,杨岭村的道路得到整修,村史馆、旅游标识系统相继建成,村庄绿化和污水处理工程陆续实施,使这里成为国家级旅游示范村。

“快速旅游专线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让杨岭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丰富、村容整洁,成为先进村、示范村、文明村的典范。”杨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说。

自2016年以来,泾源县抓住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公里旅游服务带上,泾河源镇泾光村的“回家乐”田园院落尤为引人注目。项目不仅构建了一个涵盖生态体验、民俗体验、文化体验及观光农业的慢生活休闲体系,还提供5000个停车位,能够同时容纳5000人住宿和2万人就餐。农家小院经过改造升级,成为一个个特色民宿。

随着设施改善和庭院美化,泾光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和购物等全面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体验。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更为旅游服务带沿线的9个村庄、860户脱贫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泾源县通过旅游硬件和软件双提升,不仅提升了旅游品质,更带来了便利性。从闭塞到开放,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旅游业,泾源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八方游客,展现出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形象。

■ “凉资源”变“热产业”

在泾源县,境内343条大小河流润泽着3.3万公顷森林,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2221个,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8℃。这不仅是大自然的恩惠,更是泾源县发展避暑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泾源县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以“18度的夏天”为邀约,将冷凉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围绕生态链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冷凉蔬菜、林果经济、林下经济等产业,不仅培育了绿色增长点,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在两三天发一次货,每次10吨,销往重庆、四川、福建、河北、陕西、甘肃等地。”香水镇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有龙说。卡子村立足资源禀赋,生产的菌菇物美品优,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卡子村的菌菇产业不仅带动本村村民增收致富,还带动香水镇18个村和一个社区发展菌菇产业。

泾源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功将“18℃的夏天”打造成了避暑纳凉的代名词,并通过生态文旅特色县建设,将这份“凉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产业”。“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将文旅融合作为发展的重要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泾源县的“凉资源”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实践,泾源县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型,成为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展望未来,泾源县将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让这片高原绿岛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 2024-08-08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9669.html 1 泾源:18℃的清凉邀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