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坚决摒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激浊扬清转作风系列谈之二

尉迟天琪

只求过得去,最终必定过不去;唯有过得硬,才能真正过得去。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这句话出自清代余云涣所撰与义府大堂联,意思是,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为百姓作出了什么政绩。

“所造何功”,简简单单四个字,却字字直击领导干部的作风,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其实,如何回答好这四字之问,历史和过往早已给出了答案。其中,既有“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责任担当,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知重负重,更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迎难而上……在我们党历经的百年风雨中,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凭着“不怕鬼、不信邪”的精气神,在大事难事面前、深陷阻力之时,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风险挑战,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所造何功”这个问题,也一次次证明,无论面对什么状况、身处何种阶段,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工作态度都是坚决要不得的,唯有知艰难而力行、知不足而奋进,才能以“碰硬”的作风赢取过硬的业绩。

过硬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要求;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作风的校准。纵观现实,工作中站得直、本领硬的干部大有人在,但只求过得去的党员干部也或多或少存在。他们有的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就会“老练”地奉行“过得去哲学”,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以为然,对新理念、新知识、新判断不求甚解,凡事浮在表面,既不深入研究,也不深入实际,工作上只求“过得去就行”;有的制定发展计划、工作措施,总想糊弄了事,把过去的资料找出来,再抄些外地的经验做法,综合杂糅起来,只求交差就行;更有甚者,对待工作懒得花精力、下功夫,喜欢向基层、下级单位“伸手”,对基层反映的情况有疑问也懒得深究,觉得“大约”“大概”“估计”就行,与实际情况“错不了大样”就好……态度懒散、干事随意,责任心缺乏、进取心缺失,如此作为,谈何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又如何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说到底,过得去和过得硬,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事两面,反映出来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工作只求过得去,总是马马虎虎、松松垮垮;凡事追求过得硬,就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只求过得去,最终必定过不去;唯有过得硬,才能真正过得去。

放之四海、推及宁夏,面对把改革任务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新使命、千帆竞发态势下尤需创新“破题”的新要求、各项繁复任务都需定实对策精准发力的新需要……没有高强的能力和本领、缺乏担当的宽肩膀、啥事只求过得去,是拿不下任务、催化不了改革、推动不了发展的。党员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划桨者,就应有誓要拔下头筹的志气、敢同先行者赛一赛的勇气、敢和排头兵比一比的士气、敢和困难战一战的豪气。坚决摒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不良作风,秉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亮出血战到底的“硬骨头精神”,才能以精耕细作的精气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也唯有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每一点过得去的懈怠,才能让每一个任务都过硬,让更多百姓都过得好,才是对“所造何功”最好的回答。

--> 2024-08-14 尉迟天琪 ——激浊扬清转作风系列谈之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0360.html 1 坚决摒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