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西海固文学艺术研讨会上,笔者之一何富成在发言中说:“我是在驼铃声中长大的。”——语惊四座,大家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笔者,意思是说,西海固是个不养骆驼的地方,哪里来的驼铃声?当何富成把自己的家乡细细介绍了以后,大家明白了。
我们的家乡蒿店,现为泾源县六盘山镇蒿店村。蒿店是千年古镇,据《旧唐书本纪德宗》载:(贞元)七年三月甲子,泾原(今泾源县)节度使刘昌筑胡谷堡,改名彰义堡。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亦御戎之要。平凉古城在今平凉市安国镇,按此距离,唐德宗贞元七年,即公元前791年3月,泾原节度使刘昌所筑胡谷堡位于今泾源县六盘山镇蒿店村,北宋改名山河寨,金代沿用此名,明清时设为驿站,1912年设镇,改名为蒿店镇,隶属甘肃平凉地区,1949年8月成立蒿店区政府(第一任区长何生荣是我们的姥爷,我们的爷爷和姥爷都姓何),1958年改为蒿店人民公社,隶属固原县管辖,1980年成立蒿店乡政府,2003年划入泾源县,2005年撤乡为村,并入六盘山镇。至于蒿店之名始于何时,因无文字记载,无法考证。“亦御戎之要”指的是萧关古道上的弹筝峡(三关口),在蒿店境内,距蒿店镇中心约2.5公里,即“萧关锁钥”“九塞咽喉”之所在,据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载:泾水经都卢山,山路之内,常有如弹筝之声,行者闻之歌舞而去……都卢山是六盘山余脉一段,弹筝峡就是三关口,弹筝之声其实是峡谷两边峭壁上流下的水滴发出的“叮咚”之声。虽然蒿店镇设立于1912年,至今才112年,但她的前身胡谷堡筑于791年,距今1200多年了,千年沧桑,作为萧关边防重镇的蒿店,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与战争洗礼!至今,刻有“蒿店镇”3个字的城门楼依然威严地矗立在我们家乡,见证着千年古镇的历史沧桑,成为蒿店地标性的古建筑。
说蒿店,必然要说萧关,关于萧关古道到底在哪里,近年来有许多区内外专家学者著文追溯、考证,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从大概位置说,萧关在固原市(古称大原),从具体地理位置说,是今六盘山镇大湾乡瓦亭村至蒿店村三关口这段狭窄的山谷河道,大约十公里。在这段山谷道上,蒿店三关口(弹筝峡)是最狭窄处,宽仅20余米,两边峭壁千丈,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然关隘。如果把萧关古道比喻成一个横放的瓶子,那么三关口就是瓶颈,蒿店就是瓶塞,如果羌戎铁骑在这里拔掉瓶塞、冲出瓶颈,一路南下,那八百里秦川就再没有这样的天然关隘可守了,大唐都城长安岂不危矣!所以把此处称为“九塞咽喉”“萧关锁钥”是恰如其分的,是守卫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地,也是“亦御戎之要”的另一层意思。蒿店的三关口是不是宋朝名将杨延昭(杨六郎)把守的三关口,没有考证,不敢妄下结论,但这里建有六郎庙和关帝庙却是事实。据史书记载:巡游、穿越萧关古道的历史人物有:黄帝,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肃宗李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史学家司马迁、班彪,地理学家郦道元,出使西域的张骞,诗人王维等等,一长串响彻史册的名字,从蒿店古镇划过。历代诗人描写萧关的诗句也是一长串:王维的“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卢照邻的“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岑参的“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虞世南的“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贾岛的“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卢纶的“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王昌龄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蒿店既是萧关要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商贾云集的驿站、重镇,西(安)兰(州)公路(现称312国道)、平(凉)银(川)公路都从这里穿过。在木辐轮牛车、胶轮马车作主要交通工具的过去,在蒿店经商的就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十几个省、26个县的客商。蒿店人是“百家姓”,口音南腔北调。那时镇上兴盛着与丝路驼队相关的服务行业与小手工业。开有木炭厂、纺织厂、四杈铺、地耱铺、楦货铺、木匠铺、驼绒加工铺、擀毡铺、竹篾笼箩铺、银匠铺、铁匠铺、铜匠铺、裁缝铺、典当铺、皮革臃脖加工铺、马车配件铺,染布坊、油坊、水磨坊、兽医站、中药材店、牲畜交易市场等,有十几家车马店。镇上有兰家、潘家、梁家、马家、秦家、郭家、天货场共7家骆驼场子,仅水磨坊就有8座、菜园子6家、楦货铺20多家、饭馆30多家、商铺近百家。发源于六盘山的颉河流经蒿店,每天晚上到颉河饮水的牲口多达两三百头,城门楼洞口巷子里骡马蹄声彻夜不断,繁华程度由此可见。
当时蒿店林草业及山货的丰盛,不仅有力地满足了丝绸之路商贾的生活需求,也是养活穷人的途径,只要你稍微勤快一点,进山打捆柴割捆草就能换钱养家糊口,我们的祖先就是听说蒿店能养活人才从外地投奔而来,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我们弟兄几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卖给骆驼场、车马店的柴草不计其数。1961年5月31日,25岁的宁夏日报记者王庆同到蒿店公社采访农民搞副业(山货)的情况,蒿店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何建堂(我的父亲)接受了他的采访(见王庆同著作《我的宁夏时光》),由此可见蒿店森林资源的丰富和在区内外的影响力。
蒿店镇上回汉杂居,有哈、妥、摆、沙、冶、秦、咸、兰、海、雒、禹、母、喇、姬、马、任等姓氏回族130多户,490多口人,回族群众多,喝“花儿”的人也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蒿店就有20多位出众的男女“花儿”歌手,其中妥玉梅、咸冬梅、秦腊梅、哈芳梅、马红梅五位女“花儿”歌手最为有名,时称“五朵梅”,因为参加过当时西海固地区举行的“花儿”赛会,声名在外。
“五朵梅”中,马红梅年龄最小,也最出众,她是青海省大通县苏家堡乡中岭村人,在蒿店镇上经营饭馆兼营车马店。1938年4月下旬,为了开展大西北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以文艺为武器进行宣传鼓动,唤醒民众抗日救国,支援抗日前线,24岁的王洛宾和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舞台灯光师朱星南及妻子洛珊一行5人,沿丝绸古道从西安出发准备到新疆开展工作,途经蒿店古镇时,天气连降暴雨,颉河猛涨,冲毁萧关咽喉——三关口道路,人、车无法通行,商旅全部被阻,无奈他们只好滞留古镇车马店。这样,世人皆知的王洛宾和“五朵梅”(马红梅)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86年过去了,我们无法考证马红梅当年喝了什么内容的花儿,喝了多少首,是用怎样的腔调征服了年轻的王洛宾,竟然使他因此而改变了人生的追求去向。1986年,王洛宾在他的《万朵“花儿”永世飘香》一文中回忆:“40多年前,我来西北的途中,遇到连天阴雨,在六盘山下一个车马店里住了3天,欣赏到车马店女主人漫的‘花儿’”;“多么迷人醉心的歌,这是最古老的开拓者之歌,那逶迤动听的旋律,口头文学的朴实,句句渗入了人心,原来车马店女主人是六盘山下有名的‘花儿’歌手——五朵梅”;“这段因缘使我逐渐放弃了对西洋音乐的向往,投入了民歌的海洋”;“从此,我在民歌中汲取了生命的营养,那首浓郁芬芳的 ‘花儿’的确是我一生的转折点”。
随着汽车时代的渐渐到来,丝绸之路上驼队马车的身影渐行渐远,蒿店古镇的繁华开始走向没落。上世纪70年代始,固原县水泥厂和固原地区水泥厂相继建在蒿店境内,两厂数百名工人家属的生活需求使蒿店集市一度繁荣20多年。如今,为了青山绿水,两厂早已关停,大移民政策又将近6000村民搬迁出去,曾经的丝绸边防重镇已缩小成村,长期定居的村民也就千人左右了。风华已逝,人至暮年,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蒿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容轻视,更不可抹杀。文章在这里就要结束了,再赘述两件事作为“豹尾”:1996年7月16日,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宝中铁路正式通车,铁路设计师像孙悟空一样,在蒿店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将蒿店村完美地圈在里面,维护了古镇最后的颜面,成为宝中铁路线上的独特风景,也成为铁路建设史上少有的设计杰作。2024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古村落名录,宁夏有20个村榜上有名,蒿店村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