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巴庄村水之变

——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的成功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本报记者 杨志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孜孜矻矻奔走“求水”,旱耕地终变水浇地,2万余亩土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水之变迁”,可谓十年“方得一水”。

水之殇

巴庄村原属同心县韦州镇管辖,2010年,区划调整到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草原14万余亩,耕地2.2万亩都是旱地,主要种植冬小麦。村里有689户2200多人,主要支柱产业为养殖、劳务输出。

地处太阳山开发区的巴庄村,2010年前后,开发区周边厂矿林立,很多农户依靠劳务、运输等增收致富。劳务产业是巴庄村的“铁杆庄稼”,种植业则是农户的副业。长期以来,巴庄村成为红寺堡区64个行政村中唯一没有水浇地的村。

“当时家里有60亩地,靠天吃饭,但多数年份颗粒无收。有一年雨水充沛,我准备了100多个袋子装粮食,结果只打了10袋小麦,连种子的本钱都没收回来。”今年54岁的巴庄村村民陈生说。

盐环定扬黄工程的输水管道虽穿村而过,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巴庄村却得不到黄河水的浇灌,“十种九不收”。

太阳山镇周新村和巴庄村一水之隔,但两村的庄稼却是天壤之别,看着苦水河对岸水浇地的玉米郁郁葱葱,而自家旱地庄稼低矮枯黄,陈生很羡慕,也很困惑。和陈生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巴庄村的600多户村民。

盼水来

“一定要解决巴庄村水的问题。”2010年,王燕华当选巴庄村党支部书记时,立下了“军令状”。

王燕华破局谋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让农户尝试种植抗旱作物紫花苜蓿。2000亩,7000亩,12000亩……从2012年到2016年,巴庄村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巴庄村试种紫花苜蓿成功,虽然收成是水浇地的三分之一,能解决一小部分养殖户饲草料的问题,老百姓在土地上有了收入,也看到了希望,但还是盼着“旱改水”。

从2010年起,王燕华找门路、找项目、找出路,“求水”成了她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巴庄村“旱改水”的问题成了王燕华的“标签”,有人戏说“这个支部书记为了水‘冉劲’太大了”。

事实上,解决巴庄村用水问题很复杂,主要是水指标的紧缺和严控、历史遗留问题和工程代价大等原因。如果实施这个项目,要占用邻村很多农户的水浇地,还要跨河施工。2016年,王燕华卸任巴庄村党支部书记,“旱改水”的项目悬而未决,时任吴忠市城投公司驻巴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范立斌,担起了为老百姓“求水”的重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巴庄村历任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巴庄村“水事”被提上议事日程。

旱改水

2020年,巴庄村终于成功“旱改水”。

从红四干渠引了管道,建了4个蓄水池共30万平方米,地里铺设了滴灌管道,小田变大田。

张涛于当年任巴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用好来之不易的水,让土地产生最大收益。经专业机构检测,巴庄村所在地名叫洪漫滩,曾是洪水漫灌形成的冲积扇地形,土地肥沃,特别适合节水灌溉。于是,巴庄村将这些土地全部流转给5家企业实施高效节水农业,农户收取土地流转费,并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

2020年,豪山牧业和欣庆草业2家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和个人在土地上种植青贮和有机玉米共1.8万亩。“第一年种植青贮和玉米就有了很好的效益,所产青贮亩均2.8吨,不仅满足了企业牛羊养殖的饲草料需求,还解决了巴庄村大部分养殖户5000余只滩羊饲草料的问题。这些庄稼每年的用水量343万立方米,亩均用水仅为150立方米。”张涛说。

今年,为了节约更多水资源,巴庄村调整产业结构,村集体和农户入股种植430亩黄花菜,还建成15栋设施温棚种植辣椒。企业种植3000亩油葵、500亩茴香及黄豆、荞麦等节水作物。“村里的土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联农带农170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近60万元,特别是2024年,流转收入900余万元,务工人员300余人。”张涛说。

8月底,巴庄村3000亩油葵进入丰收季,一个个“笑脸”迎风而立,3台收割机依次穿行,农户将葵花头抛入机器“囊中”,另一台机械就将饱满的瓜子转移到运输车上,拉到加工厂再经过筛选分级后销售。“我们第一年种油葵,今年亩产量150公斤左右,比玉米节水,最近每天要雇100多人进行采收。”豪山牧业负责人张发谦说。

记者手记

自从有了黄河水的浇灌,巴庄村2万余亩耕地生机盎然,充满了绿色和希望。

目前,自治区水利厅下达红寺堡扬水灌区引水指标2.86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成为红寺堡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到企业有很强的节水意识,用水精打细算。巴庄村因水而变,这两年,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正步入正轨。

“浇上了黄河水,我们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农业节水要久久为功。”巴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涛表示,巴庄村将因地制宜,在高效节水农业上做文章,尝试发展不同类型的特色作物、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提升农户获得感、幸福感。

--> 2024-09-06 本报记者 杨志挺 ——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的成功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3116.html 1 巴庄村水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