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不抛弃一个生命 不放弃一线希望

——记“第十三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贡献奖个人奖项获得者邱银萍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安小霞 韩胜利 文/图

邱银萍(左一)给护士们强调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密切注视着监护仪的变化。

邱银萍(右一)检查患儿康复情况。

近日,第十三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科邱银萍教授荣获“第十三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贡献奖个人奖项,是宁夏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医务工作者。

在获奖的荣耀时刻,邱银萍手捧奖杯,谦逊地表示这份荣誉是整个团队的功劳,而不是她个人的成就。

必须要有新生儿科

9月1日10时许,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仪发出的嘀嗒声此起彼伏,病房里有70名早产儿正在接受治疗。

“小家伙喝奶的时间到了。”听见孩子的哭声,新生儿科主任邱银萍走过去看了看时间,自顾自地说。待做好手部消毒,她温柔地抚摸着保温箱中啼哭的婴儿,用平和而充满爱意的声音说,“乖宝宝,不着急,马上就开饭。”她转过头对记者说:“亲密的接触和安抚的声音对宝宝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邱银萍,这位年近花甲的资深儿科专家,全部职业生涯几乎都在与新生儿的啼哭和微笑为伴。她的声音柔和甜美,脸上的皱纹并不多,仿佛岁月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这可能是因为我总是和这些小生命在一起,每天看着这些新生命,心情始终保持愉悦。”邱银萍打趣道。

1988年,邱银萍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毕业后,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前身)工作3年。1991年,她进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为期6个月的学习。

“那时在医院工作,面对新生儿疾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医院当时没有设立专门的新生儿科,这让我意识到,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新生儿,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科室,因此,萌生了成立新生儿科的想法。”邱银萍回忆,那时新生儿的死亡率和放弃率相对较高,不忍幼小生命就此消亡,她坚定了设立新生儿科的决心。

2005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历经两年筹备设立新生儿科。邱银萍凭借多年积累的新生儿科知识储备,成为重要负责人之一,担负起迅速组建团队、激活病区的重任。

“以前,很多人觉得早产儿养不活。自从设立了新生儿科,这些小生命一个个被救了回来,家长们的希望也被重新点燃,更愿意把婴儿送到这里来,希望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治疗。这个变化,就像是新生儿科给了家长们信心,让他们相信,即使是早产儿,也有活下去的希望。”回顾往昔,总有一些瞬间定格在邱银萍的记忆深处。

自制辅助救助工具

新生儿科成立之初,面对没有专业呼吸支持设备的情况,邱银萍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用一些日常可见的材料,比如塑料管、鼻塞、简单的机械部件等,动手制作出一套简易有效的呼吸辅助装置。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经常会呼吸困难。当时呼吸机很少,救治工作异常艰难。”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邱银萍钻研呼吸机的基本原理,找来医用输液瓶,在瓶塞上插入两根滴定管,将连接氧气通过鼻塞和软管接到一根滴定管并且管尖没入水中,用于模拟呼吸末压,即呼吸机中用于维持肺泡开放的压力;另一根滴定管对外排气,随时调整滴定管没入水中的刻度和输液瓶的设置,以适应患儿的呼吸需求。“使用这种简易呼吸装置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呼吸情况。面对呼吸弱的患儿,24小时轮班守在孩子身边,用人工气囊通气以缓解没有呼吸机的困难,这期间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眨。”回忆起当时的救治情景,护士李永静感慨万千,“邱主任发明的这种简易呼吸支持装置虽然无法与现代的呼吸机相比,但在那个时期,却成功救治了许多新生儿的生命,为早产儿提供了宝贵的呼吸支持。”

类似的发明不止一项。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为了降低脑部受损、减缓大脑代谢,邱银萍和团队使用自制亚低温设备。“我们将冰袋放置在头罩周围,通过控制冰袋的更换频率和位置,维持头罩内的温度在25℃—28℃,保持头部乳突温度在35℃,以实现亚低温治疗。”邱银萍说。

面对溶血需要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邱银萍自学相关技术,并使用由头皮针改造的导管进行脐静脉插管,成功完成第一例换血治疗。这种方法需要将新生儿体内的血液替换1.5倍到2倍,以清除不兼容的血型抗体成分。

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邱银萍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以赴救助每一个小生命。

提升新生儿医疗服务水平

走进新生儿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培训目标图。仔细查看,这些目标并不是模糊不清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周培训的详细步骤和指导。这是邱银萍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设定的短期和长期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这些年,邱银萍致力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不断通过组织培训提升团队专业素质,推动科室成为宁夏新生儿复苏培训基地、宁夏围产及新生儿医学示范培训试验基地、国家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单位、国家级围产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宁夏新生儿专科输送了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

“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设立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邱银萍介绍,初级班主要教授新生儿复苏的基础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等,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员掌握每一项操作的具体步骤;中级班强化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抢救效率,要求至少4人一组,包括产科医生、产科助产士、新生儿科医生和新生儿科护士,通过模拟演练,训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高级班则面向具有一定基础的医护人员,教授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医护人员对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

“培训是长期且持续进行的,每月都会举办2—3期不同级别的培训班。”在邱银萍看来,培训不仅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临床思维的训练。通过培训,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问题、制定预案,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效率和效果。

通过5年的培训和努力,宁夏新生儿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得到了显著提升,宁夏新生儿死亡率数据也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从2017年的4.35‰下降到2022年的1.68‰。这不仅是医疗进步的象征,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体现。

--> 2024-09-13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安小霞 韩胜利 文/图 ——记“第十三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贡献奖个人奖项获得者邱银萍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3840.html 1 不抛弃一个生命 不放弃一线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