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黄牛”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更是宁夏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牛种,在品种改良和繁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固原黄牛以其肉质鲜美、氨基酸含量高而备受青睐,成为肉品中的佼佼者。”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研究员张国坪,十分看好固原黄牛发展前景。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固原黄牛作为本土种质资源,具有抗病性强、肉质好等遗传优势。”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谢建亮表示,通过保护固原黄牛,不仅可以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还能确保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肉牛产业是固原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23年,固原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占比高达16.2%,显示出养牛业在农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固原市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6亿元,全产业链补齐短板弱项,降低饲养成本,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为固原黄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通过与相关院校合作,努力构建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挖掘肉用种质资源,力争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肉牛新品系,以期打造优质高档牛肉,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承多年的“养牛经”
“从记事起,黄牛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63岁的王文平,作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的黄牛养殖大户,他家族世代的养牛故事,见证了这一传统的延续。
“固原黄牛饲养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固原博物馆联合对隆德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就有牛骨,说明‘六畜’已成为养畜业的主体。”张国坪揭开了黄牛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固原黄牛体型虽小,却耐力强、力气大,被誉为‘爬山虎’。”张国坪介绍,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遗传特性,在当地群众中享有盛名。《固原市志》记载,固原黄牛原系蒙古牛系,其挽力大、役用好,采食力强,繁殖性好,肉质香美,在固原养殖面广。
在王文平的记忆中,黄牛不仅是耕作的主力,更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早期衡量家境的标准,就是看谁家养的黄牛多。一头黄牛,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财富的象征。”他说道。
每年秋季,王文平会将精心饲养的黄牛带到集市销售,所得收入不仅用于家庭生活,也用于购买小牛,继续这一循环往复的养牛生活。然而,随着90年代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黄牛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从畜力向提供肉食转变。
“每逢重大节日或婚丧嫁娶,都要宰牛。”王文平养牛的本领传自父辈,在一代代接续中,他饲养的黄牛数量从三四头增加到十七八头。“20世纪80年代,养牛超过十几头的家庭,在村里很少见。”他自豪地说。
“经过当地群众的长期培育,固原黄牛成为区别于蒙古牛和秦川牛的独立的黄牛类群。”张国坪介绍,在宁夏以地域命名的牛,只有“固原黄牛”,这一名称不仅是学术界的共识,更是当地群众的骄傲。
做强肉牛良种芯片
“固原黄牛在长期耕作过程中,体型发生了变化,形成前宽后窄的‘倒三角形’体型,以及发达的前胸肌肉。”谢建亮说,固原黄牛虽然体型独特,但产肉率相对较低,最多产200多公斤肉。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畜力被机械替代后,人们更加注重牛的商品属性,产肉率低的固原黄牛不得不被改良。在这种情况下,以固原黄牛母牛为基础,通过冷配改良,提高产犊率,同时改变牛的体型。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固原开始实施冷配改良,先后引进了秦川牛、英国短角牛、法国利木赞牛、瑞士西门塔尔牛、英国安格斯等优良肉牛品种,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改良后的肉牛,体型更加均衡,产肉率显著提高。
2024年,固原市黄牛冷配改良覆盖面达95%以上,改良后的肉牛产肉量可增加约30%。改良后的肉牛相比固原黄牛,怀孕率高且生长速度快,育肥的肉牛能产400公斤肉。
“改良并不意味着放弃固原黄牛的独特优势。”谢建亮介绍,固原黄牛经过千年的自然选择,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抗病性。与引进品种相比,固原黄牛的饲养成本更低,市场价值更高。
“饲养固原黄牛,1年的饲养成本仅为3500元,远低于西门塔尔牛的6000多元。”杨郎村养殖大户王伟伟说。
“固原黄牛肉因其品质优良,市场价格更加稳定,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收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内知名的肉牛繁育专家雷安民,在固原黄牛资源场进行胚胎移植时介绍,固原黄牛是国家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易于饲养。
“这也是固原多年来持续保护黄牛这一品种的原因。”谢建亮说。近年来,固原市将肉牛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提高了肉牛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的转变。
全力叫响区域品牌
“固原黄牛生产的雪花肉,纤维细、肉质鲜嫩,在南方市场特别抢手。”广州客商罗亚鹏如是说,他每隔两天就要向广州发送40多头肉牛,固原黄牛肉的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如今,固原黄牛不仅是当地农业一张亮丽的名片,生产的黄牛肉更是舌尖上的美味。固原黄牛肉以其细腻的肉质、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南方市场的青睐。
“固原黄牛肉脂肪洁白、肌肉红润,肉质鲜嫩,脂肪镶嵌于肌肉之中,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罗亚鹏说。
“固原黄牛是蒙古牛、秦川牛、晋南牛和瘤牛等牛种不断融合,长期选育形成独特的地方黄牛类群,牛肉具有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香味独特、浓郁多汁的特点。”张国坪介绍,通过对肉品质分析,固原黄牛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比例高达50.73%,肉品蛋白质高。
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肉牛中介、经纪人,活牛交易辐射多个省份,每集肉牛交易量1500头左右,每年交易量达25万头。“固原黄牛无论是公牛还是母牛,都因其肉质鲜嫩、雪花肉多而畅销。”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单发俊说。
“黄牛食量小,加上抗病性强,销售市场旺盛,只要养好就有人要,不存在低价销售或销售不畅的问题。”王伟伟作为固原黄牛养殖专业户之一,自2014年开始规模化养牛以来,一直以固原黄牛为主,年饲养量保持在800头左右。
“即便在牛价走低时期,固原黄牛的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36元,牛市回暖后,每公斤卖到50元。”王伟伟表示,固原黄牛的养殖,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食品。
依托固原黄牛基础群体发展起来的肉牛产业,已成为固原市主要产业之首和乡村振兴优势产业。截至2023年底,固原市肉牛饲养量100.9万头,占全区肉牛饲养量的42%;出栏肉牛34.7万头,牛肉产量达5.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45亿元。
固原黄牛的保护与价值
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的“芯片”。固原黄牛,以其独特的遗传优势,成为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石。“固原黄牛的遗传背景分析显示,它是西北唯一含有瘤牛血统的独立资源群体,填补了自治区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鉴定中的空白。”谢建亮说。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固原市自2016年起,通过产业化和普惠性项目的支持,鼓励养殖大户饲养固原黄牛。目前,已建立了两个大型固原黄牛遗传资源保护繁育基地,饲养量超过1000头。
位于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的固原富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固原黄牛遗传资源保护最大的繁育场,饲养固原黄牛800多头。“年繁育固原黄牛600多头,今年已产牛犊612头。”该企业负责人王永康说。
“早期,因固原黄牛生长速度慢、产肉少,只能通过引进外国品种,满足肉类消费需求。现在,随着肉类消费逐渐饱和,人们追求高档肉质,固原黄牛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张国坪说。
肉牛产业是固原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一个产业稳健发展,离不开地方品种支撑。”谢建亮介绍,为了稳定产业发展,确保固原黄牛品种得以延续,固原市出台了“十条”措施,提供饲草补贴、基础母牛补栏等支持,帮助养殖户坚定养殖信心。为固原黄牛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6月,宁夏颁布了《推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促农增收十二条政策措施》的通知,鼓励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种质资源,培育区域特色肉牛种群。“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固原黄牛的保护和发展。”谢建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