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为做强做优做大供热事业,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启动内部改革,将原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和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的供热业务整合归一,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昂首前行。
十年来,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以“排头兵”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传统迈向智慧、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的供热变革史——资产规模由7.6亿元增长至15.1亿元,热力站从157座扩充至279座,供热面积从1350万平方米增加到3661万平方米,服务热用户由9.5万户跃升至24.6万多户,人均管理供热面积达11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数据清晰映射出发展成就。一个个坚实前行的脚印,承载着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心擦亮“宁夏电投”供热品牌的累累硕果。
整合融合 首战首胜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历史的时针指向2014年。在银川开发区5号厂房内,百余名宁夏电投人受命集结,怀揣着梦想与信念,踏上了供热事业的征途。
面对原有两家公司供热管理工作标准不一致、基础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人员紧缺及资金来源不足等诸多挑战,新公司如何破旧立新、整合资源、实现“1+1>2”的目标,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难题。热力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形势和问题,把准企业发展脉搏,从构建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经营思路、统一供热标准、积极开拓市场、精细提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入手,吹响了搏击市场浪潮的号角。
没有缓冲期,每个人进入热力公司便直接迎来“大考”,一个人干着原来几倍的活。时任热力公司营销部业务四部班长的田琰对成立之初的艰难记忆犹新。她回忆道:“业务四部当时仅有21名职工,却要负责西夏区457.92万平方米、3万热用户的服务工作。用户多、区域分散、基础信息不全、供热小区老旧、收费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工作难度、强度都超出我们的预期,但大家没有退缩,只想着如何干得更好,干出一番名堂来。”
在这样的氛围感召下,短短6个月,热力公司紧紧围绕供热流程重塑,建立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职责和人员岗位职责等70多项规章制度,初步构建起规范且有效的制度体系;明确了“打造一流供热企业”的发展愿景、“一条主线、两个突破”的经营思路,为公司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完成了原两家公司近十年的供热数据整合和11.08万户热用户的基础信息录入,彻底扭转了收费工作难监控,收费数据不准确、难统计、易混乱的局面;建成180座热力站并顺利投运,在当年采暖期按时输送了第一股热力暖流,打响了宁夏电投供热工作专业化运营的“第一枪”。
这一年,热力公司新增供热面积161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达到1511万平方米。首战告捷的激励,让热力人有了再战再胜、连战连胜的底气。
把握机遇 强筋壮骨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风浪与挑战总是无法避免。
2018年是热力公司在“十三五”期间最为关键的转折之年。这一年,银川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热力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实施“拆小并大”,陆续接入新供热面积982万平方米,供热区域陡增近50%。老旧小区多、管网设施老化严重、新建及并网工程阻力大、银川热电有限公司关停导致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变为唯一热源、市场竞争加剧……重重考验之下,唯有苦练内功壮大自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全体职工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团结一心、拼搏奋进,将原定的7个月工期缩短至3个月,铺设一级供热管网30公里、安装热力站39座,4个月维修保养热力站209座、更换二次管网11.6公里,分户改造3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1个月录入5万户新接入热用户信息……热力人用“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忠诚履行了“守护万家温暖”的职责使命。
这股敬业笃实的“热力精神”,这般“热力速度”,为热力公司积极探索并建设供热基础设施、优化完善热源结构注入强劲动力。热力公司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清洁安全的集中供热模式,累计拆除燃煤锅炉房97座,陆续建成并投运4×70MW燃气锅炉房、31台分布式燃气锅炉和污水源热力站,成功摆脱仅有单一热源的窘迫困境,形成了以银川热电有限公司(原西夏热电有限公司)为基础热源、燃气锅炉为调峰热源、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热源的多热源供热体系,使“一网供热、热源互保”成为现实,铺设出“七横八纵”“东西互补、南北互通”的供热管网,成就了如今供热版图持续扩张、供热方式丰富多元、经营业绩稳步攀升的电投热力。
识时通变 智慧领跑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如何“乘风而起”,变挑战为机遇,是所有传统供热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新技术为我所用?
应变则通,热力公司顺应大势、勇立潮头,因时而变、主动求变,实施科技创新,不断探索数字智能技术与传统供热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只有放弃“人控”做到“智控”,才能实现绿色发展、效率提高和服务提升的目标。2020年8月以来,热力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寻求高新合作,摒弃简单的技术更新迭代,致力于打造一整套智慧供热系统,推动产业革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公司全面构建智慧化城市供热生态系统,热网负荷精准预测、平衡经济运行、全时段监控、及时故障消除、保持室温恒定等功能落地实现,在解放人力资源、提升供热服务质量的同时减排减碳,供热能耗整体降低10%以上,每年节约标煤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9吨,减少烟尘排放2370吨,让舒适生活与文明生态的成色更加饱满。
不仅如此,热力公司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利用云平台、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同步建设投运智慧供热管控一体化平台,将热网监控、一网平衡控制、二网平衡调控、室温采集、热计量、视频监控、收费、客服等零散系统成功“合体”,与公司供热收费系统、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我的宁夏”政务App等线上软件顺利“对接”,构建统一的企业集成数据中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供热技术的交叉融合,让业务员随时掌握供热动态,使热用户实时在线了解供暖讯息。
服务立本 责任守心
供热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冷暖,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供热服务,是热力公司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国企职责的安身立命之本。
热力公司成立之初,热费收缴之难,是每位业务员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面对热用户的不信任,业务员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最质朴也最有效的方法——挨家挨户上门,混个脸熟,“认亲戚”、交朋友,宣传公司供热政策,努力了解和解决供热服务的难点痛点。历经多年不懈努力,热力公司形成了常态化开展“访民问暖”活动工作机制,以“五对接”工作模式为特殊用户提供前置服务,搭建了线上服务大厅提供“零跑腿”、首问责任制、“一厅通办”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如今,业务员们与辖区热用户早已彼此熟识,“阿姨这米太重我帮您拎!”“暖气最近有问题吗?”等暖心问候,消除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沟通“零距离”,使得用户投诉逐年减少。2022年春节期间,热力公司更是实现了“12345”热线零投诉。
十年来,热力公司连续10个采暖季提前供暖、根据政府要求和天气情况延迟停暖。创新设立“3+2+1”点对点对接的供暖管家“一站式”服务,始终把给老百姓供热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设身处地为热用户解决用热过程中的烦心事、操心事。纷至沓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成为热力人攀登供热高峰的“强心针”。
真心相待换来暖心问候。2019年11月18日深夜,家住西夏区同心路的两位老人为奋战在抢修一线的热力人送去热腾腾的油饼;兴庆区西桥北巷13号楼住户因业务员耐心答疑而无忧接受分户改造,彻底解决多年暖气不热的困扰,送来锦旗以表谢意;2023年新年伊始,西夏区区建一公司家属院191户居民终圆38年“集中供暖梦”,热力公司收到街道办事处和家属院居民代表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诸如此类的温馨故事,是热力人记忆深处抹不去的温暖。
党建引领 践行使命
十年间,热力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宁夏十佳企业”、“宁夏企业优秀自主品牌”、自治区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9次获得集团公司“先进企业”奖励。这些沉甸甸的荣誉离不开热力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
热力公司党委坚持抓好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决策能力,以身作则抓发展,在制定供热规划、做大市场规模、争取政策支持、推动盈利能力提升等事关企业发展的大事要事上,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引领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坚持聚焦工程建设、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供热服务,做优“党建+”“红旗换热站”“供热品牌进社区”等党建和生产经营融合载体,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于点滴言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防疫保供期间,热力公司8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胸怀“国之大者”,驻企办公,舍小家顾大家。党员班长季国庆带领运检班人员吃住在热力站,每天忍受机器轰鸣,处理百余次突发状况;业务经理石天慧化身“大白”,跨越封锁线逆行解难题;青年职工李豫宁在小区封控时主动扛起维护小区内两座热力站的职责使命,昼夜巡检毫无怨言;热力志愿者们扎根社区一线,用日夜奔波筑起防疫壁垒……众多“冬日送暖”的忙碌身影,埋头耕耘、扎根奉献,让党旗在供热服务一线高高飘扬,为热力公司改革发展注入“红色力量”。
每一个十年,都是企业发展路上值得铭记的璀璨华光,都镌刻着无法磨灭的时代印记,都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宝贵历程。“下一个十年,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将紧紧跟随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一流能源集团的赶考之路,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坚定信心、探索创新,奋力书写下一个十年的壮阔答卷,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交上优异答卷。”宁夏电投热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戴宏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