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份厚实温暖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姜 璐

家门口的便民服务越来越多、社区老年饭桌物美价廉、80周岁以上全体老年人“一个不落”地享受高龄津贴、困境儿童在“爱心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民生事业发展更好,是老百姓现实的想法,也是具体的梦想。

近年来,我区民政系统聚力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制度,实施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程,统筹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保障、政策创制是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以来,我区累计颁布和修订地方性法规9部、政府规章6部,出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等行政规范性文件113件,全面构建起民政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民生实事,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个都不能少”。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2019年以来,争取资金195.61亿元,支持建设“一老一小”等民生项目1869个,有力推进重点群体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

3年前,家住银川市金凤区云凤花苑的张强(化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一连植入两个心脏支架。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突如其来的遭遇让张强的妻子王梅(化名)茫然无措。 依托“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工作模式,金凤区民政部门了解到张强的情况,将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每月给予1620元低保金。“真是雪中送炭!”王梅感慨地说,多亏了政府帮助,丈夫的药费、生活费有了着落。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关乎困难群众生活品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2019年以来,我区累计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8.16亿元,先后3次提高城乡低保和孤儿养育津贴标准、2次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15%、34%,机构内、社会面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养育津贴标准分别增长34%、39%、56%,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增长15%、62.5%,人均临时救助金额增长78%,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100%,慈善捐赠年度增幅连续3年超过5%。

中午时分,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新华社区老年食堂,饭菜香味扑鼻而来。食堂内宽敞明亮,桌椅干净整洁,菜品丰富多样,老人们享用着可口饭菜。居民关璞是老年食堂的常客。在社区棋牌室下棋的他,一到饭点,直接到食堂吃饭:“家里就我和老伴,来这里吃饭方便省事。一顿饭才6块钱,每天不重样,物美价廉。”

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老百姓心之向往的“家”。2019年以来,我区做实“一老一小”服务关爱,每年列支不低于55%福彩公益金支持养老服务发展,高龄津贴实现80岁以上老人全覆盖,有意愿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2023年养老服务满意度排名全国第六,适老化改造、市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级市全覆盖。

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个个暖心数字,照见发展的民生温度,绘就了百姓生活的幸福画卷。截至目前,全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81.6%、60.1%,护理型床位占比63.2%,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设施覆盖率达87.5%,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84.3%。

--> 2024-09-27 本报记者 姜 璐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5107.html 1 一份厚实温暖的民生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