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那些与包银高铁惠银段有关的故事

本报记者 裴云云 实习生 程洋洋

故事一:高铁来了,110国道需要让路吗

“我们仅用42天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站在DK420+031箱型桥桥底,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包银高铁惠银段项目部总工程师朱红兴讲述了一段艰难又鼓舞人心的历程。

原本,按照规划蓝图,朱红兴所率团队需负责建设的铁路区段将横穿现有的110国道。这意味着,为确保高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110国道需被改道至1公里远的新位置。然而,就在施工即将启动之际,一个新问题出现了:该国道区段的最高时速已从原来的60公里提升至80公里,且原设计方案中公路与铁路的交叉角度过小,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公路行车安全的新标准。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让朱红兴和他的团队陷入了两难。

“在联合党委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制定了6套方案。”朱红兴说,经过多轮论证及与公路管理部门沟通,最终确定了一个既富有创新性又极具实用性的方案:采用两座长17.5米的箱型桥,优雅地跨越了110国道。这一方案不仅确保了公路的安全通行,还巧妙地解决了高铁建设过程中的结合部难题,实现了高铁与国道的和谐共生。

包银高铁惠银段穿越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及银川北部冲、湖积平原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跨越既有包兰铁路及多条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涵盖了全线最长桥梁——39.03公里的石嘴山特大桥,宁夏境内跨度最大、吊装重量最重的钢盖梁——镇朔湖特大桥钢盖梁,沙湖特大桥、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立交特大桥、跨千钢特大桥等多座跨越既有线、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中国铁建各参建单位配足生产资源、强化科技攻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攻坚克难,确保了线路安全、优质投入使用。

故事二:你好,珍稀的大鼻吻鮈

大鼻吻鮈,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其对水质的高要求而著称。经过长达20年的禁渔保护,黄河宁夏段的鱼类生物量显著提升,而大鼻吻鮈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也显著增加,如今在黄河银川段和石嘴山段,全年均可睹其身影。

包银高铁惠银段的石嘴山特大桥和第二农场渠大桥,横跨黄河青石段大鼻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了确保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衍生长不受干扰,建设者们采取了全面细致的保护措施。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环水保专册负责人周立波透露,跨河桥梁的施工期特意避开了鱼类的繁殖期和产卵期,即每年的5月至7月;施工前,设置了严密的防护墙,确保污染性废弃物绝不接触河床和水体;施工机械均选用低噪音型号,并加强日常维修保养,防止产生超标噪声。此外,还采用了全封闭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式,既减少了桥墩数量和对土地的占用,又确保了施工产生的混凝土块、焊花、泥浆等杂物不会掉入保护区。

周立波还介绍,从2022年至2027年,每年5月和8月都会各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今年,更是放流了共计25万尾的鲤鱼、鲢鱼、鳙鱼和兰州鲶,对大鼻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起到了积极的增殖作用。同时,在高铁沿线所有生态敏感区内,实现了生产生活排水的“零污染零排放”。

故事三:高铁在延伸,绿意在铺展

包银高铁惠银段经过的石嘴山地区年降雨量为18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左右,生态环境脆弱。如今,列车在疾驰,高铁沿线的绿意从路基护坡延伸到贺兰山下。

实际上,在建设之初,这里一片荒凉。银川工程建设指挥部就携手各参建单位,边建边添绿,选择栽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被苗木,但水资源不足,新绿如何变常绿?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第一时间联合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绿化方案。“我们先选择一些耐旱植物试验种植、养护,选择成活率高的进行育苗。”银川工程建设指挥部副部长宋占明告诉记者,路基边坡绿化植被先在大棚育苗,再进行移植,同步在水资源充沛的路段安装智能微喷灌溉系统,对无法安装智能微喷灌溉系统的路段通过汽车运水进行浇灌,即使在一些汽车也无法到达的偏远路段,他们也通过新修建的排水渠收集雨水进行浇灌,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得到呵护。

线路是带状工程,植被绿化主要起到保水固土的作用。在生产生活区更注重美化,建设者采用“草皮穿靴、灌木套裙、果树戴帽”的绿化模式,将草皮、灌木和果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经过精心植绿护绿,包银高铁惠银段全线共栽种乔木、灌木等495万多株,植被种植成活率95%,绿化面积144万平方米。

--> 2024-10-02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5406.html 1 那些与包银高铁惠银段有关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