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宁夏演艺集团:

塑文艺精品 传时代新声

本报记者 王 刚

刘晓鹏在学校里普及推广京剧艺术。 本报记者 王刚 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是亲历者、见证者。我从来到宁夏的那一天起,便坚定了理想信念,那就是为文艺事业奋斗终生。”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说。

1964年10月27日,从北京向西开出的列车上,26张年轻的面孔满怀憧憬,他们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60班学生。作为其中一员,王志洪清晰地记得,伴随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他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唱着“年轻人,火热的心……”,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我们还不是最早支援宁夏文艺事业的,自治区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抽调文化艺术人才支援宁夏。身为一名84岁的老党员,我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宁夏文化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路发展一路歌。”王志洪说。

几十年来,从坚守到突围,从传承到创新,在“文化大篷车”的车厢里,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原宁夏话剧团)用一部部走进群众心坎里的文艺精品“赢回观众”。

“文化大篷车永远在路上,文艺为人民是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把‘讲奉献、有作为’作为人生的底色。”王志洪说。

9月12日,在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的排练大厅,已经退休的刘晓鹏正在指导演员们排练《贵妃醉酒》。“这部戏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倾尽心血、精雕细刻的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唱腔和京胡音乐,又加入了古筝伴奏,别有韵味。”刘晓鹏介绍。

1959年,刘晓鹏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那一年,也是他父亲支援宁夏的第二年。1958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原中国京剧院四团全体支边来到宁夏,助推京剧这门国粹在塞上江南开枝散叶。

刘晓鹏3岁随父学戏,8岁时便跟随原宁夏京剧团到煤矿演出。小学四年级,他已经可以给班里排练《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片段。后来,刘晓鹏一步步成长为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国家级京剧表演艺术家。

2013年退休后,刘晓鹏发起“京剧进校园”活动,为宁夏的孩子们普及京剧艺术,多年来,他和团队累计开展了1200多场义务辅导活动。刘晓鹏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创新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我们老一代文艺工作者有义务写好‘文化传承发展’这篇‘大文章’,我愿尽我微薄的力量,把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2024-10-03 本报记者 王 刚 宁夏演艺集团: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5420.html 1 塑文艺精品 传时代新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