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批复“宁夏师范学院”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宁师人翘首企盼的“师大梦”终于实现。
对此,宁夏师范大学退休教师高明泉老师难掩激动之情:“几代宁师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见证了学校向发展目标迈出重要一步,不同的校名,指向的是同一份坚守。”三择校址、五易其名,高明泉亲历并见证了宁夏师范大学的变化,以及宁师人多年的坚守。
近日,在高明泉老师家中,这位在讲台上耕耘了30多个春秋的教育工作者深情回忆教师生涯,向记者讲述难忘的故事。“过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靠着父母艰辛的付出,完成学业。高中毕业后,村里的小学缺少老师,我当上了民办教师,后又因为热爱新闻写作,在西吉县广播站当了一年实习记者。1976年,经乡里层层推荐到宁夏大学上学,这次转折,让我的一生和教育事业密不可分。”高明泉回忆。
1979年,高明泉毕业。彼时,固原师专(宁夏师范大学前身)刚刚建立,急需补充教师。因学习成绩优异,高明泉被选拔到固原师专任教,1979年夏天,高明泉和一群年轻的老师踏进位于固原市原州区黑城镇的固原师专校门,从此开始了教学生涯。
“那时候的教学条件,和现在没法比!”高明泉回忆,苦涩的窖水,低矮的平房,昏暗的油灯……都是当时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缺电,我们就点着煤油灯读书、备课;缺水,我们就开着拖拉机从10公里外拉水;教材短缺,就自制教具开展教学工作……”高明泉说,面对困境,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拼搏努力。
地头晨读,是当时学校的一道风景。每天晨曦初露,老师们已拿起书本来到校外的田间地头,大声朗诵。“中文老师朗诵诗词、英语老师读单词、理科老师读公式原理……大家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把书教好,为国家培养人才,不负年华,不辱使命。”高明泉说。
多年来,宁夏师范大学传承发扬“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向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扎根在宁南山区中小学校的讲台辛勤耕耘,将从老一辈宁师人那里继承的奋斗精神发扬光大。和高明泉一样,“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代代宁师教师们用自己的坚守,帮助更多山村孩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宁夏师范大学,因师范而立、因师范而兴,聚焦主业,深耕教师培养,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高明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