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街巷:银川市兴庆区自强社区宗睦巷
讲述人:郝玲
关键词:传承
13时刚过,戏园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周围的居民往来如常,早已见怪不怪。
宗睦巷,银川市最早“出圈”的网红巷。不论是两行老榆树掩映下的静谧,还是手绘墙边的网友打卡,喧嚣和沉静都只停留在感官——而巷子中、戏园里那一声高亢的秦腔,却直吼进人们心里。
在20世纪80年代,宗睦巷就有了戏园;时间再向前推几十年,银川市就有了宗睦巷。一条老巷一方戏台,台上是“千军万马”,台下是柴米油盐。时光急急缓缓,生活有苦有甜,无论现实怎样,换上戏装,转出戏幕,一抬手一亮相,古今就有了闪回。
戏如人生。65岁的张建国手抚长须、剑眉一挑,台下掌声如潮。戏中,张建国扮演的花脸直爽豪迈;戏外,他是丈夫、是父亲、是在父母床前尽孝的儿子,一肩挑起生活的担,迈开大步奔幸福,一如戏里的豪迈。
人生如戏。祖上两代都生活在老银川,68岁的康健生活半径从未离开过宗睦巷。老屋拆了、起高楼了、种上树了、拓宽路了……在他不经意的每时每刻,宗睦巷的变化悄然无息却从未停止,犹如一幕幕戏,幕布一开一合,场景覆地翻天。不同的是,戏里追求的生活,现实中早已有过;如今的现实生活,戏里却遥望不及。
郝玲是自强社区党委书记,还没到这个岗位时,就已经听说过这个戏园子。几米见方的小戏台,是戏迷心里的大舞台,每到周五下午的公益演出时间,很多来自金凤区、西夏区甚至贺兰县、永宁县的戏迷早早来排队。2时30分才开始的演出,不到2时园门一开,片刻座无虚席。 在郝玲看来,宗睦巷和戏园子总会达成某种默契:巷子里,故人离去,新人辈出,面容沧桑的老巷子却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驻足、停留,甚至从旅人变成常住民;戏台上,以“50后”“60后”为主的演员花名册里,竟也有了“90后”的加入;观众席中,带头叫好的年轻人在一群白发苍苍的戏迷中显得那么突兀,却又那么和谐。
岁月,是一种轮回;文化,是不曾中断的传承。
曾以为不再有人陪伴的老巷子、观众逐渐转移兴趣的传统戏曲,都会在某个时刻重焕生机。
9月20日,又是周五。老巷子里的老戏台下,观众还在涌入。只有88张椅子的戏园子,见缝插针站了一二百人。
郝玲扫了一眼戏园子,赶紧招呼网格员:“快,再借些椅子,今天的演出又要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