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连续4年户年均收入破10万元——

火集村缘何这么“火”

本报记者 剡文鑫

“今年大丰收,亩均纯收入1万多元。”10月3日,西吉县将台堡镇火集村村民谢万彪在村民帮助下,铲收最后5亩芹菜。今年他种植的30亩订单蔬菜全部外销,收入超过30万元。

谢万彪种植蔬菜10余年,近几年收入稳步增长。

“这归功于种植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革新。”谢万彪说,火集村通过团结村民,对土地集中耕种、产业统一规划,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村民增收。

“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亩均收入1万元,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大关,202户种植户户均收入达10万元。”火集村党支部书记火彦红介绍,像谢万彪这样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的农户,在他们村已不再罕见。

然而,时间倒回到4年前,火集村村民还在为如何发展产业、如何增加收入而苦恼。

“2021年之前,我们的冷凉蔬菜种植就像是一盘散沙,2000多亩的水浇地里,东一块芹菜、西一块白菜,缺乏组织规划,导致机械化率低、费时费水费力,经济效益低下。”火彦红回忆起当年的生产情景,感慨万分。

面对发展困境,部分村民选择放弃耕种,外出务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始尝试将部分耕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蔬菜,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流转费微薄,一些年长的村民失去了耕地,生活陷入困境。”火彦红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火彦红和村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土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火彦红结合自己多年规模化种菜的经验,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农民自己规模化种植。

2021年,火集村挖掘种植冷凉蔬菜的传统优势,探索推行以土地联产、农户单干为主要内容的联农带农生产模式,114户村民和5家购销合作社共同建设了1138亩的蔬菜基地。

在生产过程中,火集村紧跟市场,对蔬菜种植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管理和统一营销,促进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确保蔬菜产量和质量,吸引客商上门收购。

当年,火集村获得了蔬菜基地奖补资金91万元,蔬菜种植户户均收入接近10万元,人均增收2.6万元,带动全村户均收入增加2.7万元,人均增收7831元。火集村在坚持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基层党组织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村民的勤劳之手紧密相连,走出了一条群众共同富裕的新路。

尝到甜头后,火集村在2022年优化这种生产方式,并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种植成本。当年,即使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火集村种植蔬菜1600亩,亩均收入仍保持在8000元以上,134户种植户的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村民王卫东曾是一名外出务工者,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仅四五万元,但自从回村跟着村集体种菜后,年收入升至二三十万元,家里修建新房、购买农业机械。“以前种地亩均收入四五百元,现在亩均收入过万元,靠种地致富,并过上幸福生活,如同做梦一般。”王卫东说。

“改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发展现实逼出来的。”火彦红说。

火集村因地制宜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适度规模产业,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2023年,火集村198户常住户全部参与产业发展,2600亩土地实现集中联产,户均收入达10万元。

“跟着村集体一起干,种植、收获、销售统一安排,我们只需专心种植蔬菜,省心又收入高。”谢万彪说,以前蔬菜成熟卖不出去,求着蔬菜经纪人帮忙销售,现在蔬菜经纪人上门收购,角色互转全凭村里生产方式的改变。

敢于闯、善于闯的火集村,路子越走越宽广。2023年年底,火集村争取项目资金,打造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了450多栋日光大棚,真正实现了春提前、秋延后的“一年种两茬、一地双增收”目标。65岁的谢应柯种菜35亩,加上复种,总收入超过30万元。“如果不是村‘两委’班子带着干,像我们这个年龄,种地哪会有这么好的收入?”谢应柯感慨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村民收入逐年提高,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火彦红计划,来年引进优质品种,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 2024-10-07 本报记者 剡文鑫 连续4年户年均收入破10万元——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5553.html 1 火集村缘何这么“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