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沙坡头区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从“生态疮疤”到“满目青绿”

本报记者 李 涛 张 唯 王晓龙 马赛尔 文/图

沙坡头区常乐镇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对地形地貌重塑、覆土、植被恢复、养护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曾经的废弃矿山,采坑疮痍,地形受损,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受重创。(资料照片)

历史遗留矿山完成“变形”,再度萌发绿色生机。。

沙坡头区涩井沟历史遗留矿山形成的巨坑已经被填平,大地“伤疤”得以修复。

如今,沙坡头区常乐镇倪滩村,柠条、水蓬、芨芨草等遍地都是,曾经的废矿“涅槃重生”。

在沙坡头区涩井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树木浇水。

中卫市沙坡头区聚焦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多措并举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

近年来,中卫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国庆节前夕,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粉石沟,大路街村“两委”委员郭东山又一次来巡查。秋季的几轮雨水让周边山头上连片的草丛又绿了几分,路边野枣树上的果子也更红了。

郭东山巡查的粉石沟发源于香山北麓,是这片区域的山洪沟之一。这里之前是当地沙土采挖的主要区域,十多年来,这里的矿产企业的开发使得周遭环境逐渐恶劣。自2021年起,中卫市沙坡头区严把矿山开采秩序,粉石沟剩余矿产企业中的大部分也因生产管理不规范被取缔关停,这片废弃矿山逐渐沦为附近群众乱倒垃圾的场所。

“以前这里全是垃圾,每年村集体治理垃圾费用要花费5万到6万元。”郭东山说,2021年,粉石沟被列入中卫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项目,逐渐开始改头换面。粉石沟周边的山坡经过坡角培土回填、削坡建台降低高陡边坡、场地平整回填采坑等一系列措施,再度萌发绿色生机。这片曾经遍布“疮疤”的矿区,终于有了新模样。

“对面这片是2021年的生态修复项目。”沙坡头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乌清宝指着道路另一侧的山坡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效果会根据土壤条件有所不同。“像这片,上面的土层是从别处拉来的,明明是好土,但植被就是比其他地方稀疏。但这边,不怎么好看的本地土层,反而植被长势更好。”乌清宝说。

常乐镇倪滩村是另一个治理点,绿意更盛。“开始恢复植被后,这里的草籽得一遍遍种。”项目三标施工方负责人艾红文告诉记者,播撒草籽后,很多草籽会被雨水冲到坡下,所以坡底大多绿草茂密,但坡顶和斜坡仍是光秃秃的。为此,他们采取用点播机点播草籽的方式来提高成活率。“一个人在坡顶拽着绳子,另一个人拿着点播机往下踩着走,一下一下地把草籽点在斜坡上。”艾红文说,有时候两三个月不见草长出来,四五遍的点草工作几乎是“家常便饭”。坚持总算有了成效。大半年过去,这片10万多平方米的区域里,柠条、水蓬、芨芨草等遍地都是,曾经的废矿“涅槃重生”。

从倪滩村出发向东北方向约半小时车程,来到镇罗镇工业园区附近的北山,乌玛高速从这里横贯而过。这里是涩井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经过生态修复,葱郁的植被取代了原先的遍地黄沙。

“这里的采石矿有十多年历史,之前只要是刮风天,村里沙尘就特别厉害。”路过的镇罗镇李园村村民看着面前一列列树木满是感慨,“现在这里经过治理,让村里环境也跟着变好了。”

对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除了恢复当地环境,也是考虑到矿山开采是地质灾害隐患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这些废弃矿山进行山体削坡、平整回填等措施,也是为了防范崩塌、泥石流这类的地质灾害。”乌清宝说,自2021年以来,沙坡头区累计恢复治理有主矿山86个,共计投入资金7676.08万元,生态修复面积400余公顷,不仅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也让当地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22年,沙坡头区配合中卫市申请宁夏黄河上游风沙区(中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涉及辖区6个子项目,总投资达到2.3487亿元,计划在两年内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049.29公顷。

--> 2024-10-14 本报记者 李 涛 张 唯 王晓龙 马赛尔 文/图 沙坡头区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6238.html 1 从“生态疮疤”到“满目青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