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强,则民长富;民富,则国久安。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利通区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共富”工程,将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实施“跨村联建”模式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项目为落脚点,抱团做大优势产业,谋划生成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打好联村强组织、联企强链条、联智强技术、联产强效益“组合拳”,形成“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全域推进”的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强化头雁培育 激活发展动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如何把冲在乡村振兴最前线的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坚强堡垒,是各级党委要抓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金银滩镇沟台村党支部书记金风财与“两委”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决定依托吴忠市利通区福成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立足果蔬种植、富硒瓜果、稻田养鱼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民宿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通过种植40座拱棚新特优瓜菜、300亩优质经果林、500亩保墒旱直播水稻、80亩稻鱼种养有机水稻、800亩节水滴灌玉米,培育了15个玉米新品种、11个水稻新品种和“宁福源”富硒品牌,新建特色瓜菜采摘园140亩。
“赶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顺风车,我除了养殖5000多只肉兔,还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能有这样的好日子,是因为有千方百计带领乡亲致富的好党支部书记。”沟台村肉兔养殖户马海龙说。该村位于吴惠公路9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1813亩。在金风财的带领下,村容村貌、民俗民风全面向好,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沟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富裕新农村,先后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农村党建示范村。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利通区大力选育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队伍,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严格执行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暂行办法,近3年,累计发放星级党组织奖励资金772万余元。
利通区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外出观摩学习班等9期,650人次参加培训学习。全覆盖式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本领,形成了村干部竞相成长、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产业兴不兴,得靠人才撑。马克功是吴忠林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针对设施葡萄栽培寿命短、结果部位外移等问题,开展设施葡萄连续丰产栽培试验研究,先后建立无核翠宝优良鲜食葡萄品种区域试验点3个,示范面积50亩,辐射面积320亩,被评为“国家级林业乡土专家”。
利通区在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上持续发力,打造电子商务中心,15家大型企业、90余种农特产品签约入驻。成功培育“金积堡”农产品电商营销品牌,孵化本土网红直播示范带头人30人,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1500余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2.02亿元,零售量448万件。
利通区在涉农乡镇打造导师帮带实训基地、18个村建立导师帮带工作室,建立“专家带专技、专技带本土”导师帮带模式,培养出24名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库,将249名乡土人才入库进行动态管理,围绕果蔬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选树培育产业带头人920名、村级后备干部481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利通区不断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创建,评定四星级及以上农村党组织46个、党建工作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98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围绕“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等模式,推动建立产业功能型党小组43个,形成党建领航、行业带动、集体增收、农户受益新格局。
创新发展模式 拓宽增收渠道
马莲渠乡马莲渠村瞄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契机,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动员党员、群众入股7.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的蔬菜设施温棚,构建村集体和村民利益联结、风险共担机制。雇用入股村民参与大棚种植及日常维护管理,先后种植销售彩椒、莴苣、芝麻蜜香瓜等特色农产品,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辐射带动群众就近就便务工5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元至6000元。
村民要想富,关键看支部。马莲渠村村民丁少兰说:“村集体有钱,我们就有钱了。”许多像丁少兰一样赋闲在家的村民,听说村里大棚建好了,不仅入了股,还到温棚务工挣钱。在村民眼里,集体经济发展就是增收的指望。党支部领办着力突出联农带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群众组织起来。
东塔寺乡白寺滩村闲置宅基地多且旅游资源丰富。2021年以来,白寺滩村借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东风,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由村集体租用农户闲置农宅、院落,新建改建碧玉、皓玥星宿等5座黄河民宿集群。利用废弃打麦场、闲置零散土地建成房车露营地及醋坊等特色农产品展销馆,构建集民宿、采摘、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链条。2023年,“农企”共享模式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470余人。
高闸镇高闸村针对院落、养殖圈棚闲置率高,“空心”房屋较多的实际,租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智能菌菇种植大棚、冷库分拣中心、菌菇孵化基地等。发动12户农户将自家闲置房屋和圈棚改造为菇房,种植高品质菌棒,带动更多农户在自家闲置农房或圈棚种植菌菇。目前,蘑菇棚(屋)已扩大到53栋,参与菌菇种植、销售的村民达134人。农产共享模式使闲置土地、农房、圈棚等,依托村级特色产业变成生产车间、仓储基地,形成独特的庭院式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利通区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将闲置的学校、庭院、圈棚及闲散的剩余劳动力整合起来,动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重点帮助留守老人、50岁以上妇女等弱势群体增加收入。高闸镇高闸村、马莲渠乡柴桥村、板桥乡波浪渠村、金积镇大院子村等动员142户群众利用农村闲置院落发展菌菇种植、柴儿鸡及乳鸽养殖等产业,帮助群众增收53万元。
2009年,板桥乡梁湾村拆迁安置后,共建有5个安置小区。2023年以来,梁湾村“两委”着力打破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经济实体发展模式。依托城中村区位优势创办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梁湾村通过转型升级村级公办幼儿园,解决本村及周边幼儿入学问题,增加就业41人,村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针对物业管理缺失导致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梁湾村成立物业服务公司,推行“红色物业”服务机制,加强对安置房的管理,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同时增加集体收益。开展物业服务人才培养,拓展公司规模、拓宽就业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做强做大。
今年,梁湾村党支部瞄定智慧社区建设,引入中国联通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推行“智慧化物业”管理。采取“线上+线下”智慧社区一体化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民的“点单”服务,推动物业服务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为本村群众解决就业岗位81个,2023年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
利通区围绕“六特”产业发展,根据各乡镇、村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和既有基础,试点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群众参与面广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策、一村一品”。部分城中村、城郊村发挥区位优势,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公建等资产,探索发展专业市场、物业服务企业等经济实体,多途径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
深化联建共富 推动迭代升级
走进郭家桥乡金水湾产业园,一排排整齐的设施温棚映入眼帘,崭新的沥青路“串”起宜人的乡村美景,也铺就了村级产业连片发展、抱团取暖的新型致富路。郭家桥乡整合马家大湾、涝河桥、刘家湾等村土地480亩,筹资130万元,争取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300万元,建设金水河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设施大棚26座,引进龙头企业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辐射带动周边金银滩镇、东塔寺乡、板桥乡等乡镇发展连片种植。
马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国结合自身芹菜种植技术和优势,示范带动山水沟村、刘家湾村等5个村的村民,利用山水沟产业园温棚闲置地块种植芹菜30亩;带动260名本地农民参与种植、园区管理、订单销售等,帮助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留守妇女和老人等380余人就近务工。
在金积镇、高闸镇、郭家桥乡、扁担沟镇,利通区持续巩固“跨村联建”“支部+合作社+国企+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移民群众”等“联建共富”发展模式,通过“1+1”“1+N”等方式,指导乡镇设立跨村联建工作领导小组,优化组织设置,实现跨村“联姻”,连片协同发展。
金积镇将大庙桥村与周边大院子村、郝渠村等8个村组建为以大庙桥村为中心的“强村带弱村”乡村产业联合体,成功打造连片协同产业发展集群,解决本村蔬菜产能不足、市场供应乏力等难题,同时破解了其他村产业发展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大庙桥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利通区因村制宜推动资源联用、产业联兴,走出“1+2>3”的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新路子。金银滩镇团庄村与扁担沟镇石家窑村跨镇域联合成立吴忠市利通区兴牧富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50万元共建牛羊肉精分割交易大厅,通过分割包装增加肉类附加值,解决了石家窑村80%农户和团庄村农户黄牛销售问题。
利通区发挥区委统筹作用,建立“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台账,摸清各村现有“家底”,统筹村集体经济资金、人才项目资金、农村实用人才等资源,向试点推广村倾斜,有力夯实金积镇大庙桥、古城镇新华桥、上桥镇涝河桥等村领办辣椒深加工、民宿旅游等产业基础。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经营模式,采取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在利通区38个行政村进行推广。
自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以来,利通区村级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头雁”引领作用发挥好,村庄发展不断向好。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6%,其他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