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碧水清流浸润固原

本报记者 李 锦 张 涛 智 慧

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是固原市五大河流,滋润着沿岸数十万群众。

10月11日,西吉县吉强镇夏寨村村级河长李果带着记者沿葫芦河夏寨村段的河堤边一路行走。“扑棱棱”,一群鸟儿被人声惊扰飞起。“那是白鹤,生态环境好了,鱼也多了,引来了白鹤。”李果说。

无论是葫芦河,还是清水河、渝河、泾河、茹河,都曾遭遇过“面目全非”。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养殖场、采砂场等雨后春笋般依傍在渝河、清水河、葫芦河、泾河、茹河周边,生产污水肆意排入河道,“五河”水质一路走低,臭水、垃圾染脏了河体,甚至百姓都嫌弃起这些与之相伴的河流。

彼时,固原“五河”到了非治不可的境地。2017年起,固原市按照“源头治理—河道治理—流域治理”思路,启动“五河共治”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控源、截污、治理、修复,每个环节必不可少。

7年后,“五河共治”的生态效益显现。

当日,记者走进西吉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生化池等污水处理单元有序运行。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清水,沿着管道流出。“这些水经过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再通过深度净化后排入葫芦河。”固原市生态环境局西吉分局副局长马学武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葫芦河国控断面水质已经连续3年稳定达到Ⅲ类以上。

10月12日,在清水河支流马饮河和冬至河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还在忙碌。

马饮河的两岸种植了不同的植物,在夕阳的映衬下,色彩格外丰富,河岸边护坡砌道、河道平整宽阔。冬至河水库内,水草丰美,水鸟成群。

清水河流域马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黄河流域六盘山水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之一。“随着‘五河共治’的推进,市里将主河道治理向支流整治延伸。”固原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今年固原市在清水河主要支流马饮河和冬至河开工建设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生态护岸、截污纳管、生态阻隔及生态缓冲带等措施巩固和提升清水河水质。

在马饮河和清水河交界处的半岛公园,记者看到,清澈的马饮河河水缓缓汇入清水河,碧波荡漾,如同一条玉带穿过城市。

“以前由于历史欠账、重视程度不够、工程措施不到位,导致清水河先后于2016年、2018年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固原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这些年固原市先后投资6.38亿元,搬迁40余家企业和养殖场,实施了清水河城市过境段人工湿地、三营污水处理厂及尾水人工湿地等一批水污染治理项目,对沿线36个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接入三营污水处理厂处理,将9个排污口并入市政管网,坚决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清水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随着清水河固原段集中整治全面推进,清水河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我们村依清水河而生,河水变清了,用来灌溉,庄稼长势更加旺盛。”三营镇老三营村负责人周玉福告诉记者,这些年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推动村容村貌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拓面升级,村里人靠着种植、养殖等产业增收致富。

在彭阳,茹河也变了模样。“目前,我们以茹河为中轴,通过水线和绿线建设,形成水环境生态带、风景园林带和产业经济带,实施的茹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彭阳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目前,该县沿茹河两岸形成循环通道、景观通道,使茹河流域成为风景园林带。

说起固原“五河共治”,不得不提渝河。

2015年,渝河因跨界污染问题“声名大噪”。当年,渝河因劣V类水质被挂牌督办。8年后,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渝河入选,一跃成为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样板。

短短8年,是什么让渝河实现了美丽的蜕变?

“要治理,就必须从源头到末端全流域贯通,既要治‘面子’,更要治‘里子’”。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分局水生态环境室负责人李相保说。李相保全程参与了渝河治理,对治理过程比较了解,“首先,关闭所有入河排污口,将全县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部引入管网,实现源头控污;其次,对流域内三里店水库进行彻底清淤、库坝砌护,保证渝河中段水质安全;第三,在渝河流域末端新建大型生态湿地,减缓水流速度,将原来水体出境时间由8个小时提高到80个小时,最大限度增加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河畅了,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隆德县也成了旅游打卡地。“看着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不愿意拖后腿,垃圾入箱成了习惯。”作为隆德村级河长之一的杜玉红说,渝河治理不仅改变了两岸河貌,也改变了村民们的习惯。

今年,固原继渝河之后,又将泾河推到国家层面,参加全国最美河湖的评选。

“目前,泾河通过山水林田草的柔性治理和蜂鸟鱼虫的生物治理,逐步形成了泾河流域自我循环、自我净化的水生态环境,除了流域水体质量明显提升,泾河每年都有二三十种水鸟经这里迁徙,鱼翔浅底、百鸟栖息的循环水生态系统渐渐形成,有效改善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固原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固原五条河的变化有目共睹,‘五河共治’经验也成为全区治水样板。”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说,截至2023年,剔除本底后,固原“五河”流域监测断面已经连续3年全部达到国家、自治区考核目标要求。仅今年1月至9月,“五河”监测的12个断面中,Ⅳ类及以上水质断面12个,达100%。

--> 2024-10-16 本报记者 李 锦 张 涛 智 慧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6534.html 1 碧水清流浸润固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