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你我心中,总有些种子,静谧而坚韧,像是潜藏在岁月深处的旋律,一旦被轻触,便会在心底悄然奏响。这些种子,有对困惑的探求,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一刹那的感悟与启迪。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尽管静默,却自有其不可抗拒的引力。
好种子和好地方一样,往往承载着别样的风景与情怀。在繁忙的尘世中,一片生长良种的净土,足以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吉县有这样一处地方,山水清秀,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连夜晚的星星也仿佛更加璀璨明亮。这里不仅风光秀丽,更是文人墨客、文化学者雅集神游之地,也是孩子们研学旅行的理想之地。有美好的风景相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浸润其中,被文化滋养的种子在这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它便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探访的地方——木兰书院。
木兰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旧时四合院的特色,面积不大,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感。客房书房、天台亭阁、鸡舍鸭舍、果园菜园、餐饮茶铺等一应俱全,为来访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感悟。你可以感受到淳朴民俗中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体验原始自然中的静谧生活。无论是文人墨客、文化学者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还是游人登上高处远望群山,都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于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之中。
书院的创办人史静波先生,极富思想性和创造力,他凭借对文学和家园的深厚情结,毅然辞职返乡,创办木兰书院,打造自己和他人的诗意生活。木兰书院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研学价值于一体的地方。吉强镇杨河村,绿意浓浓、烟雨蒙蒙,木兰书院墙体上,用废旧轮胎制作的诗页装点了平整不齐的山体斜坡。探访木兰书院,我们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踏入书院,阳光透过斑驳的树木,洒在水泥路的斜坡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我们畅谈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从《拾梯记》的酣畅韵律到莘莘学子传承文化的青春瑰丽,从乡土文字的铺陈到文学之乡的兴盛,静波院长的解读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魅力与温馨,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几年来,木兰书院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学资源,联系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社会活动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举办了各类文学活动和教学研讨会,如文学讲座、艺术展览、诗歌朗诵等,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为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和民族团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几年来,全国各地有600多名作家陆续走进书院采风,在这里完成了一批作品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书院创作的散文、诗歌分别超过上千篇。”静波院长说。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书院还聘请了四十多名当地的农民文学爱好者,通过他们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大家在这里心连着心,“一家人”的身份认同感愈发强烈。静波院长介绍,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作家走进书院,不仅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交流,还能将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作为创作题材进一步宣传。除此之外,书院还每月举办一次文学公益讲堂,为西海固作家公益承办一次作品研讨会,邀请农业专家在冬季举办一次农业种植养殖讲座,邀请医疗专家每年开展一次乡村医疗服务活动,在寒暑假面向周边乡村青少年举办一次作家见面会暨青少年成长讲堂等,这是书院开展的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十大公益活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木兰书院不仅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举办文学、研学旅行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书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书院还积极推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帮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院长如数家珍。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写文章的念头在我心中悄然萌生。它如同一颗种子,被木兰书院中的书香气息所滋养,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思索着如何运用文字的精髓,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悟与体会。我聆听风声、雨声,感受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山深幸有白云耕。木兰书院这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方式,在文化艺术推动和对乡村振兴的积极贡献中大放异彩。在未来的日子里,木兰书院将继续发挥其在文化振兴乡村方面的作用,为更多的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
回首望去,那颗曾经在我心中萌生的种子,已在木兰书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终于,我提起笔来,开始书写这篇文章。我试图将心中的感悟与体会融入字里行间,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这些果实便是我写下的文字、是内心的感悟与体会、是对文化传承的理解与思考。我深知在文化传承发展践行方面,这一路走来不易,但正是那些先行者趟出来的路,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去追寻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简介:王建邦,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