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
红色基因传承不息
秋日的彭阳,青山连绵起伏,诉说着峥嵘岁月;潺潺流淌的茹河水,铭记热血沸腾的岁月。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红色的火种经久不息,这里的红色基因永久传承。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在固原经历五天四夜,翻越六盘山、打赢突袭战、夜宿小岔沟、过境彭阳县、露宿乔家渠、带泥土豆话初心……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励着六盘儿女一代接一代持续奋进。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阳县城西北的古城镇任河村,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枪——任山河战斗。那些英烈的名字,那段红色的历史,不仅仅镌刻在石碑之上,更深深铭刻在一代代彭阳人心中,也烙印在所有踏上这片土地追寻红色记忆的人心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代学生、干部、群众沿着革命先辈走过的足迹,用“行走的思政课”厚植英雄情怀,感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
从固原市区到任山河烈士陵园,从彭阳县城到乔家渠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彭阳县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的“源点”,让“行走的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上,而是通过身体力行,上好大思政课。
岁月流转,精神永存。红色故事与这片土地同辉,不断焕发出磅礴生机与活力。
文化探析
红色精神贯穿时空
一场战斗,打响解放宁夏第一枪
10月7日,固原市举行“重走长征路·翻越六盘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行走的思政课”徒步实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名干部职工、学生和群众代表共聚六盘山,徒步17公里到达开城镇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
75年前,在距离青石嘴战斗纪念碑不到20公里的任山河,也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自陕西乾县启程出发,展开陇东八百里追歼战。7月31日,战火骤然燃起。第十九兵团64军在军长曾思玉的率领下,打响任山河战斗。见证过任山河战斗的古城镇妥应元老人回忆,战斗整整打了两昼夜,枪炮声才渐渐平息下来。
在残酷的战斗中,解放军与当地百姓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军民协同佳话。“我们把自己的窑洞和打麦场打扫出来给解放军休息,还冒着枪弹向前线送水、绿豆汤和稀饭。”古城镇马文章老人说。
彭阳县史志研究室主任杨占辉对任山河战斗研究多年。“任山河战斗堪称我军在解放西北战场上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斗。解放军364名指战员英勇牺牲,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打通解放宁夏的南大门。”杨占辉说。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牺牲的364名指战员按照牺牲地点,就地分葬于黄寺、鹦鸽嘴、任山河、罗家山四处。
1955年4月,为纪念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的解放军指战员,原固原县人民委员会立碑建园,将任山河战场周围散埋的烈士遗骸集中埋葬。1998年8月,彭阳县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将烈士骨骸集中迁葬于现墓地。
2009年,陵园再次扩建。截至目前,陵园内共安葬包括364名在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64军解放军指战员、4名长征途经彭阳牺牲的红一方面军战士等在内的396名烈士。最令人动容的是,396名烈士中,有158名烈士未能留下姓名。
陵园内,64级台阶是第64军英勇无畏足迹的象征,19.49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对1949年任山河战斗的铭刻。纪念碑背后,由任山河战斗指挥官、64军军长曾思玉将军亲手题写的“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寄托了对烈士的无限敬仰。
岁月流转,精神永存,烈士们的故事和精神,将与这片土地同在。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夯实信仰之基
穿越历史的长河,任山河烈士陵园延续的革命火种依然闪烁,无数后人来到这个“行走的思政课”的“源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将红色信仰传承延续。
“几乎每天都有个人和团体自发来到陵园吊唁英烈。”任山河烈士陵园讲解员孟海迪说。陵园建成以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缅怀先烈。今年上半年,陵园已接待3万余人次,预计全年接待量将达7万余人次。
任山河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杨秉选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始终有一个信念:不光要守护好烈士们的长眠之地,更要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相传。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1999年至今,他守护陵园已有20多年。
固原市第二中学原校长韩宏也有一个信念: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他们的家国情怀。1995年起,每一届固原二中高一年级和弘文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在清明节同上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徒步108里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29年来,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冒着风雪、踩着泥泞,走过108里山路往返任山河,杨秉选不由地感慨:这才是真正“行走的思政课”。
张辉是固原市弘文中学2006届毕业生。20多年前清明节前夕徒步祭英烈那段记忆,一直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时至今日,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依然感召着他跨越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
大学毕业后,张辉在上海一家汽车企业从事自动变速箱研发工作。作为项目管理者,每当面临极大的压力时,他就像20多年前坚持走完108里路那样,秉持心中信仰的力量,与技术难题作斗争。最终,他带领团队按计划研发成功并投产,年产量达40万台,打破国外垄断技术,每年节省外部采购费用十几亿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社会辐射带动面已经由固原市的初高中学校,扩展到全区甚至全国的多所学校、社会团体。
一条红色血脉,世代赓续
在彭阳县第二小学校园内,书声琅琅。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名字——陶克叶军校。
陶克叶来自彭阳县王洼镇,1986年在前线牺牲时年仅20岁。“为了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品质,我们学校以革命先烈的名字命名,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军情怀。”该校校长贾勇锋说。
在革命精神的传承下,彭阳县第二小学与该县其他中小学一同组织师生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小岔沟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等红色遗址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今年8月,彭阳县邀请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彭阳工作组成员代表和21名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小朋友,举行“行走的思政课·山海情”联谊共建研学夏令营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
“这孔窑洞是毛泽东同志平生住过的第一孔窑洞。”在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小岔沟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内,讲解员徐宁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取得青石嘴突袭战、突围战胜利,翻越六盘山到小岔沟后,毛泽东曾在这里夜宿一晚。2005年,小岔沟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小岔沟,已成为文化小品、旅游驿站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红色旅游景区。
彭阳县红色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努力推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共梳理出固原县委旧址、任山河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遗址旧址49处,吸引大批游客走好“红色线路”、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彭阳县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年接待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
文化点评
光影敬英烈 精神永流传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我们要把这部电影拍得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用电影把英雄的故事传承下去。”9月20日,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血战任山河》媒体见面会上,影片总监制孙军说。
电影《血战任山河》通过重现任山河惨烈的战斗场景,礼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信念、钢铁意志和革命情怀。该影片由泛亚中视文化传媒(宁夏)有限公司出品,电影总制片人刘晓航、出品人任晨昱、导演夏咏,主要演员黄淏楠、宿宁展、徐鹏斐等。
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通过采风寻找与此次战斗有关的故事和细节,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作。“我们的电影以一支小部队为切入点,与宏观的战场结合起来,故事呈现既精彩动人,又突出人文性。”导演夏咏说。
在剧中扮演64军军长曾思玉的演员张栩说,“参演这部电影前,我了解了任山河战斗的历史,任山河战斗是解放宁夏的第一战,很幸运能饰演曾思玉这一角色,希望能够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将中国军人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该电影预计今年10月完成拍摄,将于明年春节前在全国院线上映。
文化自信
从红色足迹中汲取力量
“脚下的路虽远,但比起红军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根本算不了什么。我深知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增砖添瓦。”今年清明节前夕,彭阳县第二小学学生李伊诺在任山河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庄严发言。
据彭阳县第二小学德育主任王俐介绍,自1993年开始,该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英烈。30多年来,该校已有近2000名学生参与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同时,该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小岔沟革命遗址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一颗颗爱国的种子,在一批批新时代的好少年心中种下。
王晶是彭阳县第二小学2006届毕业生,学生时代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研学活动,在她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印记。研学不但使她增长了见识,还让她深深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精神和力量一直支撑着我,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王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