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骥伏枥 解千千结

本报记者 杨 超 马 忠

在同心县,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五老调解团”,五位调解员各怀绝招,成为远近闻名的矛盾纠纷“稳压器”:

专啃“硬骨头”的马希伟,最擅长诉前调解;

“调解高手”拜孝忠,四处找矛盾纠纷;

顾生忠善于借力发力,减少行政纠纷风险;

马成龙“婆婆嘴”,调解婚姻纠纷最拿手;

“幸福调解室”主任丁生福,能让经济纠纷迎刃而解……

“你放心,虽然他起诉了,但作为调解员,一定会公平公正处理。现在,你跟我讲讲事情缘由和你的想法……”10月9日,在同心县司法局“诉前调解室”,66岁的马希伟正在调解一起纠纷。

“我相信你,老马,你可是‘头牌’调解员。”听到马希伟的话后,忐忑不安的居民说道。

曾在司法机关任职的马希伟自退休后被同心县司法局聘任为专职调解员,凭借公心、热心、耐心和专业知识,老马迅速成为群众身边的“和事佬”、矛盾纠纷的“消融剂”。“做调解工作,法、理、情,一样都不能少”,马希伟用独创的“调解经”解开群众心结,总能让群众满意而归。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杜建军靠拉货为生。一次拉货后,老板欠他9000元工资迟迟不支付。杜建军找到马希伟求助。听说此事后,马希伟立即行动,积极联系该老板,讲道理、讲法律,经过多番沟通,该老板最终支付所有欠款。

72岁的拜孝忠自去年10月成立“老拜调解室”后,每天走2万多步,而这份忙碌,却是拜孝忠自己“跑”来的。

调解室初成立,籍籍无名的拜孝忠无事可调。拜孝忠坐不住了,骑着摩托车开始“广撒网”,2天内跑遍辖区所有社区、学校、派出所,对接了40多个部门,发放上千张名片。自此,矛盾纠纷开始“找上门”,至今他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

“我的车门凹陷,油漆掉落,他得负责。”居民周某的车夜晚停在小区停车位上,第二天发现车右侧被撞,查监控发现,是居民何某某倒车时碰撞所致,但多次联系何某某都无果。气愤的周某打算上门讨说法,“如果还这个态度,惹急我,我也开车撞他的车。”拜孝忠闻讯后赶来劝解、说法,最后何某某向周某道歉,并承担车辆维修费。

“大矛盾都是由小矛盾一点点积累发酵起来的,所以必须‘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把好源头防范关口。”拜孝忠说。

2018年,顾生忠因心梗安装心脏支架,“虽然我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必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随后,他便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矛盾调解中,“每次看到群众在我的调解下握手言和,特别有成就感。”

一次,一位居民下雨走路,不慎跌入路边正在作业的料坑里,花费1万多元医疗费,多次找投诉无果,找到顾生忠求助。

随后,顾生忠找到相关负责人,释法说理,“你们没有设置警示标志,消除风险隐患,按照法律规定应该承担责任……”在他的调解下,相关企业支付了所有医疗费。

如果说马希伟靠“法”、拜孝忠靠“腿”调解,那么马成龙就是靠“磨破嘴”。居民马某与妻子结婚后常闹矛盾,在孩子抚养、财产分割、债务负担等方面矛盾重重。后来,他们来到“婚姻家事调解室”,马成龙面对面了解情况、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设在同心县农贸市场的“幸福调解室”,则是农贸市场和谐稳定的“主力军”。“以前,市场上纠纷多,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同心县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说,“自从丁生福来了,他每天在市场转着调解,开展法律宣传,现在纠纷明显少了,市场信誉度提高了,老百姓来了也放心,生意也变好了,一举多得。”

近年来,为积极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用心用情做好法律服务和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同心县司法局做实县、乡(镇)、村(社)三级调解组织,在建立和完善诉前调解、警调联动、劳资调解、交通事故调解等的基础上,聘请5位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专职调解员,相继打造了“诉前调解室”“老拜调解室”“幸福调解室”等,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

“人民调解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5位老人有经验、有威望、有热情,不为名利,有着强烈的干事精神和奉献精神,用最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帮助群众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化解争议,实现纠纷化解、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稳定的多赢。”同心县司法局负责人说。

--> 2024-10-27 本报记者 杨 超 马 忠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7580.html 1 老骥伏枥 解千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