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构建中国-中亚研究学术共同体

本报记者 尚陵彬 白 茹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3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合作正在开启新的篇章。

10月26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自治区教育厅共同承办的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地区合作研讨论坛上,来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中亚各国高校与智库的学者,围绕 “构建中国-中亚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的主题,就中国与中亚各国经贸、人文、地区形势等议题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国同中亚五国携手走过了黄金30年,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成为中亚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国。2024年,中国同中亚五国迎来第二个黄金30年的重要节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步入崭新阶段。当前,我们要站在更高起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说。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执行主任吴颖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处于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秘书处中方团队在同中方及中亚国家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和交流中,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中亚国家高度认可中国发展理念,希望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经验,从中国发展中获得启发。智库学者宜站在中国中亚关系发展的时代前沿,为促进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与中亚国家专家对话机制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苏畅说,“是智库搭台,为中国—中亚国家专业领域的专家提供交流的研讨机制。这个机制的关键词有二:一是‘双边’小范围研讨,对话能够更实更具体,二是主题要聚焦在‘专业’,以经济学家对话机制为例,可以请研究中国经济的中国学者和研究哈、乌等中亚本国经济的中亚学者进行对话交流,就经济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领域的合作展开讨论。”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助理研究员张誉馨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学术共同体的4条路径创新建议:一是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三方对接;二是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实地调研规模;三是建立中亚研究的信息分享机制;四是加强中亚研究的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来自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土库曼斯坦国家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的专家学者们也在论坛上踊跃发言,积极介绍本国发展优势,以及愿与中国加强深度交流合作。

“中国-中亚论坛为实施新的大型项目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这些项目可以成为整个地区发展的引擎。我们各国应继续努力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这将成为加强长期伙伴关系、扩大经贸关系和吸引相互投资的稳定基础。”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在主旨演讲中说:“我坚信,我们的合作可以成为其他地区的榜样,展示出如何以信任、战略方针和共同目标为基础,共同实现繁荣和稳定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强安全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未来的进步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将从中受益。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合作将成为可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新举措的催化剂,而这些举措将加强中亚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为每个参与者带来实际利益。”

日前,刚刚荣获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斐拉格”奖章的宁夏大学副校长赵晓佳在论坛上发言。“目前,我区与中亚相关的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宁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在与中亚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有较大的潜力,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赵晓佳说,希望建立宁夏与中亚地区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统筹推进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媒体等领域的人文合作。他建议,持续做好中亚留学生招生培养,鼓励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学习,使两国青年深入了解彼此文化。同时,建议支持搭建中亚研究科研平台,培育相关领域的科研团队,增进双方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智慧的火花碰撞交织,期望合作共赢的心,不断贴近,共同发展的美好蓝图在中国与中亚专家学者们的畅谈声中,逐渐清晰。

正如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公使衔参赞、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郑薇所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谋和平、促稳定、讲团结、促发展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识。世纪之问如何破解,有没有密码,能不能走捷径,今天的论坛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 2024-10-27 本报记者 尚陵彬 白 茹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7587.html 1 构建中国-中亚研究学术共同体 /enpproperty-->